全部

基于网络靶标建立名医验方优化的新方法:以“清络饮”优化开发为例

药理

基于网络靶标建立名医验方优化的新方法:以“清络饮”优化开发为例

南西
一苇
超凡
中国中药杂志第47卷, 第19期pp.5264-5273纸质出版 2022-10
183004

该文首次提出基于网络靶标理论与技术的名医临床验方优化开发新方法,并以“清络饮”优化与开发为范例,建立一种科学手段与人用经验有机结合的中医药精准研发新途径。该研究以清络饮组方为基础,利用该课题组自主研发的网络靶标分析专利技术UNIQ(using network target for intelligent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drug actions)系统,从现有中药中全面预测出能够靶向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血管新生等关键信号通路的备选中药,结合首届国医大师李济仁、安徽省名中医李艳学术经验从中医理论角度遣方组药,优化开发出一种靶向RA 血管新生的新处方“加味清络饮”,进而验证加味清络饮的临床疗效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通过UNIQ 系统预测出27 味对RA 血管新生等关键信号通路具有调节作用的备选中药,其中6 味中药被名医按照中医理论选择而获得加味清络饮新组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加味清络饮在美国风湿病学会RA 疾病缓解标准(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20、50 criteria,ACR20、ACR50)、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等方面的临床疗效均优于清络饮;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加味清络饮可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信号转导通路、NF-κB 通路、炎症细胞因子释放、免疫调节等不同通路,发挥抑制RA 炎症反应、血管新生的网络调节机制。该研究靶向RA 特定生物网络对名方进行精准优化,研制出了临床疗效提升、临床定位较为清晰、并获专利授权的加味清络饮新方,为名医经验传承发展和中药精准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网络靶标网络药理学加味清络饮类风湿性关节炎血管新生

名老中医拥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其学术思想、诊断方法、遣方施药等,是经过临床实践、总结、再实践、升华而得出的宝贵成果。其形成于大量的临证过程中,已在患者中反复验证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不同名老中医常用方药各有特色。以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为例,RA属于中医痹病范畴,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征为滑膜炎、血管翳等,以关节肿胀、晨僵、屈伸不利、疼痛、压痛、畸形等为主要临床表现[1-2]。RA的原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本病以控制病情,减轻患者病痛为主[2-3]。目前西医治疗[1]推荐的非甾体类抗炎药、慢性抗风湿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生物单抗制剂等通过抑制人体免疫、抗炎等作用阻止RA病程进展,在RA滑膜血管新生、血管翳形成及骨破坏方面的效果不够显著,且均存在肝肾损伤、骨髓抑制等[4]不良反应。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治疗方法多样。例如,国医大师周仲瑛善于根据病位选择药物,如病位在上,则选用防风、葛根、姜黄、桂枝、羌活等[5];国医大师卢芳善于应用藤类药物,自拟四藤二龙汤治疗风湿热痹证[6]。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经验传承是中医学的人才培养、临证总结与理论发展的重要途径[7]。如何高效、全面地挖掘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建立人用经验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的中药精准研发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网络药理学(network pharmacology)已成为中医药研究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中药活性成分筛选、药物重定位、中药配伍机制探索以及中医药多成分、多途径、多通路的作用机制阐释等[8-9]。“网络靶标”是网络药理学的核心概念,指的是生物网络中能够从分子水平和系统层次表征中西药物与疾病的相互作用机制,并定量表示药物多成分整合调节作用机制的网络关键环节[10]。以网络靶标为基础的中医药网络药理学目前快速发展并在中医药领域取得多方面应用,然而,目前尚缺乏针对名医名方精准优化的方法和有效案例。

“清络饮”是首届国医大师李济仁治痹验方,临床疗效满意[11-12]。前期运用网络药理学对李济仁治疗RA的871例处方进行分析[13-14],发现“清络饮”为其治疗多种风湿类疾病的核心处方。该方针对痹病湿热证的主要病机,以清热除湿、通络开痹为目的,发挥抑制免疫反应、抗炎、抑制血管新生、镇痛等作用[15]。为进一步针对RA血管新生的核心病理过程,加强“清络饮”的临床针对性,提升临床疗效,本课题组利用“网络靶标”技术方法[16-19]和自主研发的网络靶标分析专利技术UNIQ(using network target for intelligent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drug actions)系统[20],靶向RA血管新生等难治环节的特定生物机制,从全局上筛选针对RA血管新生等生物过程的中药,再与名老中医的人用经验紧密结合,对名医验方进行精准优化,获得机制较为清晰、临床疗效提高的优化处方“加味清络饮”[21]。本研究基于网络靶标理论与方法首次成功优化名医验方,建立了一种处方精准优化的新模式,也提供了一种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与创新的新途径。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流程

本研究通过应用网络靶标分析专利技术UNIQ系统,以“RA血管新生等关键通路”为靶点,全面预测治疗RA的有效药物,并结合首届国医大师李济仁、安徽省名中医李艳临证经验,从中医理论角度遣方组药,优化开发出新型处方“加味清络饮”,进而验证加味清络饮的临床疗效及机制,具体流程见图1

图1
研究流程图
pic
1.2
基于网络靶标方法预测中药成分靶标谱

为保证处方优化的全面性,本研究首先针对类风湿关节炎血管新生等生物过程,从全局上对所有中药进行筛选。首先从中药数据库和化学成分信息数据库中收集各中药所含成分[22]及其化学结构、CID编号等信息[23-24]。利用李梢课题组的网络靶标分析专利技术UNIQ系统预测各中药成分的靶标列表。该方法利用回归模型来刻画药物和靶标网络的整体关联,整合了给定中药成分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药物的关联药物化学相似性(drug chemical similarity,CSd)、FDA药物已知靶标在蛋白质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上的关联(式1),一致性分数高的靶标蛋白作为中药成分高可信度的预测靶标谱[25-26]。该算法drugCIPHER被认为是网络药理学的一种代表性方法[27] pic (1)

其中,ρpd表示中药成分d与蛋白质p之间的关联程度。CSd表示中药成分d和FDA药物的化学相似性向量。Φp表示FDA药物靶标与蛋白质p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上的距离。

中药成分通过协同干预类风湿性关节炎血管新生等核心病理过程,进而发挥治疗作用。计算中药成分靶标谱中靶标出现次数与随机情况比较,采用统计模型衡量中药成分靶标在中药发挥功效中的重要性,将中药成分列表中显著出现的靶标作为中药整体调控的靶标[28],如下式。 pic (2)

其中,PK=k)是某中药成分靶标在预测的k种中药成分靶标谱中出现的概率,Hk是中药所有k种中药成分的子集合,A是其中一种子集情况。pipj表示靶标ij包含在中药成分预测靶标列表的概率。校正后的P<0.05,则认为该靶标是中药整体调控的靶标,最终得到各中药整体调控靶标谱。

1.3
发掘靶向类风湿性关节炎血管新生相关分子网络的中药

为了加强优化中药处方的精准性,提升临床疗效,选取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关的生物过程和生物通路,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通路(rheumatoid arthritis pathway)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VEGF signaling pathway)等。根据生物过程和通路的类别划分,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包括血管新生、炎症和免疫等生物功能。依据网络药理学国际标准《网络药理学评价方法指南》[29],利用上述生物过程和通路中的生物分子和PPI关系构建类风湿性关节炎生物分子网络。对各中药整体靶标列表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生物分子网络中的生物过程和通路进行富集分析,利用Fisher精确检验方法计算各中药在网络中各生物过程和通路的富集显著性(P<0.05),根据中药靶标谱富集在类风湿关节炎通路的显著性,综合排序中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生物过程和通路的网络调控作用。

1.4
结合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及思想

为精准、高效传承创新国医大师李济仁治痹经验,结合李济仁及其学术继承人李艳临床经验,在其核心处方“清络饮”的基础上利用上述算法筛选出的靶向RA血管新生通路的中药重新组方,获得优化处方即“加味清络饮”。这种将网络靶标分析与名老中医经验相结合的新型处方优化方式,是传统中医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体现。

1.5
临床疗效验证
1.5.1
临床研究

本试验为开放的前瞻性自身对照临床研究,采用非随机的连续入组,于2016年9月—2018年12月招募就诊于芜湖市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中医科、风湿免疫科、铜陵市中医院风湿科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受试者或其家属(监护人)自愿签署同意参加本试验的书面知情同意书。知情同意书一式2份,试验人员和患者各存1份。

本研究共计入组有效病例81例,其中清络饮组40例,加味清络饮组41例,根据文献研究结果,将试验观察期定为12周[30]。在治疗后第12周时参照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1]中关于痹病的疗效评价标准与美国风湿病学会RA疾病缓解标准(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20、50、70 criteria,ACR20、ACR50、ACR70)疗效评价标准[32],对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RA病情的控制及生活质量等疗效性指标进行评估[33-34],从临床方面验证新型处方加味清络饮的疗效。

1.5.2
临床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以《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痹病章节[35]、2002年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1]的诊断要点结合临床综合拟定。痹病主症:肢体关节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或关节屈伸不利。次症:疼痛感游走而不定;或痛势较甚,痛有定处,遇寒加重;或关节酸痛,重着,漫肿;或关节肿胀,肌肤掀红,灼热疼痛;或关节疼痛日久,肿胀局限,或见皮下结节;或关节肿胀,僵硬,疼痛不移,肌肤紫暗或瘀斑。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与欧洲抗风湿病联盟(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the 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ACR/EULAR)制定的分类标准[36]:至少一个关节明确有滑膜炎(关节水肿)且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滑膜炎(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痛风等)。分类标准采取积分制,累计满足6分即可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功能分级标准参照美国风湿病协会于1987年修订的标准:Ⅰ级为日常活动不受限;Ⅱ级为有中等强度的关节活动受限,但能满足日常活动需要;Ⅲ级为关节明显活动受限,患者不能从事大多数职业或不能很好照料自己;Ⅳ级为丧失活动能力或被迫卧床或只能坐在轮椅上。

1.5.3
临床纳入标准

符合中医痹病的诊断标准;符合2010年ACR/EULAR的RA诊断标准;关节功能分级为Ⅰ、Ⅱ、Ⅲ级的RA患者;符合DAS28-ESR/CRP的关节炎活动期分类标准;年龄在18~75岁;近3个月内未使用针对RA病情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类药、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生物制剂等);近3个月内未进行过中药内服或针灸外治等中医疗法;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5.4
临床排除标准

不符合中医痹病或西医RA诊断标准者;RA晚期患者,关节严重畸形型,放射学病情分级标准在Ⅳ级者;痛风性关节炎、骨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和其他结缔组织疾病所致的关节炎患者;有严重关节外症状如指趾坏疽、心包炎、胸膜炎、肺间质病变、慢性肾炎、周围神经病变、淋巴结肿大及血管炎、淀粉样变的患者;合并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妊娠、近期准备生育或哺乳期的患者、精神病患者;有药物、食物过敏史者,过敏体质者;怀疑或确有酒精药物滥用病史者;已知对本药过敏者;1周之内除RA之外,由于其他慢性或复发性疼痛而需服用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抗炎药、含有止痛成分的复方非处方药、可能含有止痛活性成分的中药、局部止痛药);正在参加其他临床研究的患者。

1.5.5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如下,参照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1]中,关于痹病的疗效评价标准。分别在治疗前、后对疼痛、肿胀、压痛、屈伸、晨僵、结节等中医症状进行评分,根据各指标积分法来判定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的疗效指数则使用尼莫地平法来计算。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评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西医疗效评价标准如下,采用ACR20、ACR50、ACR70来评价疗效[30]。各项指标的改善百分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具体测量指标包括:关节疼痛计数减少程度(tender joint count,TJC);关节肿胀计数降低程度(swelling joint count,SJC);其他5项中至少任意3项的改善程度[①患者对疼痛的主观评价,②患者对疾病活动的全面感受,③医生对疾病活动的总体评价,④患者对身体功能的评价,⑤血沉(ESR)或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数值]。其中,关节疼痛计数:测定关节数为28个或>28个。以体检时压迫该关节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为具有压痛者。关节肿胀计数:测定关节数为28个,以体检时有该关节腔或关节周围组织肿胀者,关节呈骨性肥大者不计入内。患者对疼痛的主观评价,患者对疾病活动的全面感受,医生对疾病活动的总体评价,均以病人对目前关节痛以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法进行评价(用一条长10 cm的直线,代表连续性的疼痛的程度。直线的一端表示“无痛”,另一端表示“剧痛”。为了便于研究中统计学的处理,分别定为0分和10分)。

ACR20(改善)是指关节疼痛计数改善≥20%、关节肿胀计数改善≥20%、外加其他5项中至少任意3项改善≥20%。ACR50(进步):关节疼痛计数改善≥50%、关节肿胀计数改善≥50%、外加其他5项中至少任意3项改善≥50%。ACR70(明显进步):关节疼痛计数改善≥70%、关节肿胀计数改善≥70%、外加其他5项指标中至少3项改善≥70%。

疾病活动度是指采用28个关节的平均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ESR、DAS28-CRP)。DAS28<2.6,缓解;2.6≤DAS28≤3.2,轻微疾病活动;3.2<DAS28≤5.1,中度疾病活动;DAS28>5.1,重度疾病活动。 pic (3) pic (4)

生活质量评价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推荐的健康评定问卷(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HAQ)。HAQ分为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与心理情绪评定,共计24个条目,每个条目按0~3分分别评分,采用面对面访谈形式,由调查者按上述调查内容提问,请受试者回答,并由调查者一一记录,最后累计计算原始分数。

1.6
动物实验验证

本研究基于前期临床实验结果,从动物实验方面进一步验证加味清络饮对RA的治疗作用机制。

1.6.1
动物分组

本课题组随机选取30只SPF级雄性SD大鼠,体质量(185.5±5.3)g,6周龄,由浙江省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CXK(浙)2019-0002,合格证编号1904180020。所有大鼠被统一安置在特定无菌的动物中心,将这些大鼠随机分为5组,其中1组为正常组,其他4组制备RA模型。模型组采用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疾病模型,造模成功后其中3组为清络饮(QLD)组、加味清络饮(MQLD)组、甲氨喋呤(MTX)组,另余1组为CIA模型组,每组6只大鼠。

1.6.2
主要试剂及药物

清络饮(QLD)浸膏、加味清络饮(MQLD)浸膏由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提供(批号181215)。甲氨喋呤(MTX)片剂(2.5 mg/片,国药准字H31020644)购自上海信宜制药公司。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批号20170710)购自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免疫用冻干牛Ⅱ型胶原蛋白(CⅡ)(产品号20021)购自美国chondrex公司;不完全氟氏佐剂(产品号F5506-6X10ML)购自美国Sigma公司;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7A(IL-17A)、白细胞介素35(IL-3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前列腺素内氧化酶还原酶-2(COX-2)微板检测试剂盒与ELISA试剂盒(产品号分别为H052-1、H014-2、H375-1、H044-2、H200)购自南京金霖生物有限公司;p-p65兔抗鼠免疫一抗(批号201810)购自美国CST公司;通用型二抗试剂盒(批号1919D0905)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6.3
药物配制及给药方式

根据大鼠与人药物换算比例,再按清络饮、加味清络饮浸膏的浓度,配置相应体积的药物。MTX组大鼠单次给药剂量为0.5 mg·kg-1MTX,MTX用CMC-Na悬浊液配制,每周2次灌胃给药(周一、周五下午),QLD组每日按照折合生药QLD 3.33 g·kg-1的剂量给药,MQLD组每日按照折合生药MQLD 9.2 g·kg-1的剂量给药,正常组和CIA模型组均给予等量CMC-Na溶液,与给药组同步灌胃,连续给药40 d。

1.6.4
指标检测

连续给药40 d后采集所有大鼠血清、关节滑膜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等方法进行相关指标的综合评价分析[37]。采用商品化的ELISA试剂盒对大鼠血清相关指标进行检测,检测步骤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来进行操作分析。

1.7
统计学分析

数据统一运用SPSS 26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pic)表示。所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对符合方差齐性的,多重比较运用LSD法;对不符合方差齐性的,多重比较运用Dunnett T3法检验,2组率的差异比较运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运算结果采用Graph-pad Prism 8作图。

2

结果

2.1
网络靶标全局预测及备选中药

利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预测出各中药整体调控的靶标谱。进一步,分析中药整体调控靶标谱富集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生物过程和通路(如VEGF通路、炎症响应、细胞因子释放、免疫响应等)。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痹病上市中成药所含中药的靶标谱能够调控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生物过程和通路,如青风藤和威灵仙等均排名靠前,靶标谱显著富集在类风湿性关节炎通路、VEGF通路和炎症响应等,体现了网络靶标技术方法能够阐释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网络调控机制,见表1。对清络饮原方中药的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苦参、青风藤等均排名较高,调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不同生物过程和通路。依据表1分析结果,进一步筛选加味清络饮值得关注的部分候选中药,如筋骨草、刺五加、救必应等。

表1
调控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生物过程和通路的中药
No. 中药 类风湿性关节炎通路 血管新生 炎症 免疫
VEGF 通路 损伤响应 炎症响应 细胞因子产生 免疫响应 白细胞激活 淋巴细胞凋亡 NF-κB活性
1 青风藤 0.000 20 1.25×10-7 4.60×10-6 0.007 0 7.10×10-5 0.47 0.064 0.44 0.003 4
2 苦参 0.001 1 2.93×10-6 2.36×10-8 1.29×10-6 0.048 0.22 0.008 8 0.047 0.65
3 蔓荆子 0.002 3 2.15×10-5 0.020 1.57×10-5 0.002 4 0.4 0.003 2 0.089 0.045
4 救必应 0.002 7 0.004 1 0.12 0.005 0 0.001 1 0.18 0.16 0.24 0.023
5 威灵仙 0.002 9 5.48×10-6 0.002 6 1.38×10-5 2.70×10-4 0.027 0.008 1 0.022 0.001 2
6 重楼 0.002 9 6.54×10-6 0.006 6 0.016 0.033 0.14 0.48 0.85 0.18
7 续断 0.004 6 1.00×10-4 0.001 2 4.43×10-5 5.30×10-4 0.65 0.19 0.051 0.45
8 连翘 0.005 9 1.00×10-4 7.07×10-6 6.50×10-4 0.001 9 0.17 0.003 5 0.28 0.079
9 木香 0.006 5 5.10×10-4 0.008 5 0.022 0.004 0 0.18 0.29 0.66 0.015
10 薏苡仁 0.006 5 0.002 8 0.008 5 7.80×10-4 0.033 0.52 0.07 0.016 0.009 8
11 党参 0.007 1 0.002 8 0.024 8.17×10-6 4.46×10-7 0.45 0.059 0.21 0.15
12 羌活 0.011 3.65×10-9 7.30×10-4 0.006 2 0.005 1 0.087 0.020 0.008 2 0.014
13 甘松 0.012 2.0×10-4 8.30×10-4 6.30×10-4 3.50×10-4 0.13 0.045 0.024 0.005 7
14 刺五加 0.013 0.006 0 0.005 3 8.60×10-4 2.10×10-4 0.14 0.009 5 0.003 4 0.010
15 黄柏 0.014 1.44×10-6 4.36×10-6 0.001 3 1.66×10-6 0.22 0.009 4 0.017 0.096
16 昆布 0.019 1.37×10-6 0.006 5 9.60×10-4 0.012 0.049 0.003 0 0.16 3.3×10-4
17 金银花 0.023 5.00×10-4 0.010 0.007 7 0.019 0.27 0.002 5 0.026 0.006 2
18 筋骨草 0.025 0.068 0.046 0.025 5.99×10-5 0.41 0.007 4 0.072 0.21
19 狗脊 0.030 0.15×10-4 8.67×10-5 0.003 1 2.30×10-4 0.19 0.003 5 6.50×10-4 0.004 7
20 秦皮 0.035 2.07×10-5 0.009 9 8.50×10-4 4.10×10-4 0.14 0.12 0.053 0.15
21 当归 0.038 1.02×10-6 0.007 1 3.50×10-4 0.013 0.46 0.019 0.033 0.25
22 没药 0.038 1.12×10-5 7.38×10-23 1.20×10-4 0.023 0.076 0.45 0.16 0.51
23 黄连 0.043 4.65×10-11 8.27×10-6 0.017 3.80×10-4 0.51 0.016 0.056 0.16
24 萆薢 0.047 3.92×10-5 9.85×10-5 9.70×10-4 5.80×10-4 0.52 0.23 0.59 0.89
25 豨莶草 0.049 0.006 1 0.049 0.009 7 9.40×10-4 0.23 0.031 0.087 0.004 1
26 知母 0.049 0.006 1 0.15 0.022 0.002 3 0.11 0.011 0.19 0.016
27 苍术 0.050 6.55×10-6 5.31×10-5 0.002 8 0.003 6 0.035 0.054 0.026 0.021
展开更多
注:表中数值表示P
2.2
传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

结合首届国医大师李济仁及其学术继承人李艳临床经验,对上述网络靶标方法预测中药进行筛选组方,获得优化处方,即加味清络饮。加味清络饮组方:青风藤10 g,苦参10 g,知母10 g,豨莶草15 g,延胡索15 g,筋骨草15 g,救必应15 g,萆薢10g,刺五加12g。与清络饮相比,去除了原方中有微小毒的臣药黄柏,增加豨莶草、延胡索、筋骨草、救必应、知母、刺五加共6味药物。功用为祛风除湿、清络舒筋、散结止痛。主治痹病反复发作症见筋脉拘挛、屈伸不利、皮下结节;或痹病急性发作期症见关节红肿热痛明显,伴发热、口渴。选择增加上述6味中药的理由,一是在机制上靶向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炎症与血管新生通路,二是符合中医从络治痹和新安医学固本培元学术思想。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证多因湿热壅塞痹阻“络”脉所致。一则阻塞络道,致气血精微运行不畅;二则湿热痹阻日久,侵蚀“络”之本身,损伤其生理功能。“络”以通为用,故顺其性为补;脾肾得充,则化生有源,二者相合,方能收全功。故本方于原方基础上增加筋骨草、救必应增强清热、利湿之功效,以清除络中痹阻,合“络”脉之性;知母、豨莶草清热生津,补肾壮骨,即顺其性,既清“络”中胶结,又配合刺五加增强补益脾肾之功效,使“络”脉得复,筋强骨坚;延胡索理气活血、通络止痛,意在通畅气血,滋养“络”脉,使络脉调达。

2.3
临床验证
2.3.1
ACR20、ACR50疗效

结果表明加味清络饮应用ACR20、ACR50分析有效率均优于清络饮,见表2

表2
美国风湿病学会RA疾病缓解标准(ACR)疗效
项目 ACR20有效率 ACR50有效率
加味清络饮 85.37 43.90
清络饮 67.50 22.50
展开更多
2.3.2
DAS28-ESR、DAS28-CRP疗效

评分由高级别降为相对低级别为有效,结果分析表明加味清络饮应用DAS28-ESR、DAS28-CRP方法分析有效率均优于清络饮,见表3

表3
DAS-28疗效
项目 DAS28-ESR有效率 DAS28-CRP有效率
加味清络饮 73.17 85.37
清络饮 50.00 55.00
展开更多
注:DAS28-ESR.28个关节的平均疾病活动度评分-血沉;DAS28-CRP.28个关节的平均疾病活动度评分-C反应蛋白。
2.3.3
中医证候评价指标

评分下降30%及以上为有效。结果分析表明加味清络饮在抑制疼痛、肿胀、压痛、晨僵、结节5个项目疗效优于清络饮,见表4

表4
中医证候指标疗效
项目 总有效率
疼痛 肿胀 压痛 晨僵 结节
加味清络饮 80.49 63.41 80.49 65.85 17.07
清络饮 57.50 40.00 60.00 40.00 2.50
展开更多
注:总有效率=有效人数/总人数×100%(表5同)。
2.3.4
TJC评分、SJC评分

评分下降30%及以上为有效。总有效率=有效人数/总人数×100%。结果分析表明加味清络饮在TJC评分、SJC评分项目疗效优于清络饮,见表5

表5
关节疼痛计数减少程度(TJC)和关节肿胀计数降低程度(SJC)评分总有效率
项目 TJC评分有效率 SJC评分有效率
加味清络饮 82.93 85.37
清络饮 52.50 62.50
展开更多
2.4
动物验证
2.4.1
抗炎作用

p-p65蛋白为NF-κB信号通路的标志性蛋白,检测大鼠关节滑膜组织中p-p65结果见图2,在正常大鼠关节滑膜组织几乎无p-p65蛋白的表达;但是CIA模型组大鼠滑膜组织中该蛋白大量的表达,分布十分广泛;与CIA模型组大鼠相比较,QLD组、MQLD组与MTX组大鼠关节滑膜组织中p-p65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图2
大鼠关节滑膜免疫组化分析
pic

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作为促炎细胞因子的一种,具有很强的促炎作用,并且还可以激活淋巴细胞,诱导并上调其他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是炎症反应细胞因子网中最重要的炎性细胞因子。在经过MQLD、QLD、MTX3种药物治疗后,大鼠血清内TNF-α浓度较CIA模型组明显降低,见图3

图3
血清TNF-α浓度水平(picn=6)
pic
2.4.2
免疫调节作用

IL-17A与IL-35分别作为免疫效应与免疫调节因子,其含量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患者体内的炎症情况。CIA模型组大鼠相比正常组大鼠体内的IL-17A浓度明显升高,IL-35浓度相应降低;与CIA模型组大鼠相比较,QLD、MQLD与MTX组大鼠血清中IL-17A浓度均明显降低;与CIA模型组大鼠相比较,MQLD组大鼠血清中IL-35浓度明显升高,而QLD组大鼠血清中IL-35浓度无显著变化;MTX组与QLD组大鼠血清中IL-35浓度较MQLD组大鼠明显降低,与CIA模型组大鼠比较无明显差别,见图4

图4
血清免疫细胞因子浓度水平(pic,n=6)
pic
2.4.3
抑制血管新生作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一同参与、调控了RA滑膜血管新生与血管翳形成。与正常组比较,CIA模型组大鼠血清中VEGF浓度与COX-2活性显著增高;与CIA模型组相比较,QLD组、MQLD组及MTX组大鼠血清中VEGF浓度与COX-2活性明显下降;与MTX、QLD组大鼠相比较,MQLD组大鼠血清中COX-2活性明显减弱,见图5

图5
血清VEGF与COX-2表达情况(picn=6)
pic
3

讨论

痹证多因湿热壅塞痹阻“络”脉所致。一则阻塞络道,致气血精微运行不畅;二则湿热痹阻日久,侵蚀“络”之本身,损伤其生理功能。现代医学研究显示,其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持续性滑膜炎及血管翳形成,并且依赖广泛的新生血管网形成。该病理改变始终贯穿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中、晚期患者[38]。

本研究得到的优化处方加味清络饮以青风藤、苦参为君药,祛风通络、清热燥湿、舒筋止痛,《本草纲目》载青风藤可“治风湿流注,历节鹤膝,麻痹瘙痒”,此为祛风除湿清络之要药。《名医别录》载苦参可“养肝胆气,安五脏,定志益精”。《黄帝内经》云“肝主筋”。苦参养肝胆之气,安五脏,与青风藤相配,一主祛邪清络,一主养气舒筋,二者相得益彰。臣药以豨签草、筋骨草、救必应、延胡索为辅,从祛风湿、清热解毒、活血止痛3个方面发挥作用,共助君药。《黄帝内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佐以萆薢、刺五加,以养脾肾之气。肾脏为先天之本,脾脏为后天之本,此二脏精气充盛,必使正气克邪有力,此为先安未受邪之地之意。本证湿热偏盛,故除君药以外,配伍清热解毒之品。使以知母清热养阴,能防诸苦燥药物伤阴,使祛邪不伤正,又《主治秘要》云“作利小便之佐使,肾中本药”。有利湿热邪从小便而出,使邪热去而正气复。加味清络饮的配伍特点是祛风通络与养气舒筋同用,清热解毒与活血止痛相配,祛邪与养气并举,祛邪扶正兼顾。

本方与传统治疗痹病中成药相比,特别是通络类中成药相比,其主要特点在于针对RA血管新生靶点进行治疗,通过抑制血管新生,达到改善症状、治疗疾病的目的。加味清络饮“清络”之含义,在于调节络的功能,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不仅靶向络中气血,起到传统“通络”作用,还靶向“络”本身,亦即同时调节络的形质与功能。现代医学则体现在调节炎症反应及血管新生2个方面。

综上所述,本研究应用网络药理学技术方法,以RA血管新生等关键通路为靶标,全面预测治疗RA的有效药物,进而结合首届国医大师李济仁、安徽省名中医李艳临证经验,获得针对湿热痹阻型RA、靶向RA血管新生的优化处方“加味清络饮”,初步揭示加味清络饮抑制VEGF信号转导通路、NF-κB信号转导通路、炎症应答、炎症细胞因子释放、免疫细胞调节等不同通路而调节炎症反应、抑制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加味清络饮优化处方的特色更明显、机制较清晰、定位更精准、疗效更突出。本研究也表明以UNIQ系统为代表的、基于网络靶标的中药精准研发方法,能够有力地加速中医药验方优化开发、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创新。

[参考文献]
[1] CROSS M, SMITH E, HOY D, et al.

The global burden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estimate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2010 study

[J]. Ann Rheum Dis, 2014, 73(7):1316.
百度学术谷歌学术
[2] SMOLEN J S, ALETAHA D, BARTON A, et al.

Rheumatoid arthritis

[J]. Nat Rev Dis Primers, 2018, 4:18001.
百度学术谷歌学术
[3]

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J]. 中华内科杂志, 2018, 57(4):242.
百度学术谷歌学术
[4] 臧海珍.

来氟米特和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 分析

[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4):765.
百度学术谷歌学术
[5] 周生花, 周计春, 刘龙.

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

[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4, 29(8):2502.
百度学术谷歌学术
[6] 朴勇洙, 刘庆南, 李倜, .

国医大师卢芳运用四藤二龙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

[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43(3):236.
百度学术谷歌学术
[7] 陶有青, 徐春波, 包文虎, .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的内涵及实践要素

[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 21(11):1371.
百度学术谷歌学术
[8] 李梢.

基于生物网络调控的方剂研究模式与实践

[J].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7, 5(5):489.
百度学术谷歌学术
[9] HOPKINS A L.

Network pharmacology: the next paradigm in drug discovery

[J]. Nat Chem Biol, 2008, 4(11): 682.
百度学术谷歌学术
[10] 李梢.

网络靶标:中药方剂网络药理学研究的一个切入点

[J]. 中国中药杂志, 2011, 36(15):2017.
百度学术谷歌学术
[11] 张凯.

国医大师经验方“清络饮”治疗湿热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D]. 芜湖:皖南医学院, 2015.
百度学术谷歌学术
[12] 范为民, 李艳.

清络饮加味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 32(2):108.
百度学术谷歌学术
[13] LI Y, LI R, OUYANG Z, et al.

Herb network analysis for a famous TCM doctor′s prescriptions on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J].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5, 2015: 451319.
百度学术谷歌学术
[14] ZUO J, WANG X, LIU Y, et al.

Integrating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etabolomics study on anti-rheumatic mechanisms and antagonistic effects against methotrexate-induced toxicity of Qing-Luo-Yin

[J]. Front Pharmacol, 2018, 9:1472.
百度学术谷歌学术
[15] 刘洋.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研究清络饮治疗胶原诱导大鼠关节炎的机制及其与甲氨蝶呤的相互作用

[D]. 芜湖:皖南医学院, 2018.
百度学术谷歌学术
[16] LI S, ZHANG B.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etwork pharmacology: theory, methodology and application

[J]. Chin J Nat Med, 2013, 11(2):110.
百度学术谷歌学术
[17] LI S, ZHANG B, ZHANG N.

Network target for screening synergistic drug combinations with application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 BMC Syst Biol, 2011, 5:S10.
百度学术谷歌学术
[18] ZHANG B, WANG X, LI S.

An integrative platform of TCM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on a herbal formula, Qing-Luo-Yin

[J].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3, 2013:456747.
百度学术谷歌学术
[19] 李梢, 王永炎, 季梁, .

复杂系统意义下的中医药学及其案例研究

[J]. 系统仿真学报, 2002, 14(11):1429.
百度学术谷歌学术
[20] 李梢.

基于网络靶标的药物网络药理学智能和定量分析方法与系统

:ZL201910902205.1[P]. 2021-10-01.
百度学术谷歌学术
[21] 李梢, 李艳.

一种治疗风湿类疾病的中药加味清络饮

:ZL201810806193.8[P]. 2022-02-01.
百度学术谷歌学术
[22] HUANG L, XIE D, YU Y, et al.

TCMID 2. 0: a comprehensive resource for TCM

[J]. Nucleic Acids Res, 2018, 46 (D1): D1117.
百度学术谷歌学术
[23] 周家驹, 谢桂荣, 严新建. 中药原植物化学成分集[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24] KIM S, CHEN J, CHENG T, et al.

PubChem in 2021: new data content and improved web interfaces

[J]. Nucleic Acids Res, 2021, 49(D1):D1388.
百度学术谷歌学术
[25] ZHAO S, LI S.

Network-based relating pharmacological and genomic spaces for drug target identification

[J]. PLoS ONE, 2010, 5(7):e11764.
百度学术谷歌学术
[26] WANG X, WANG Z Y, ZHENG J H, et al.

TCM network pharmacology: a new trend towards combining computational,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approaches

[J]. Chin J Nat Med, 2021, 19(1):1.
百度学术谷歌学术
[27] BARABASI A L, GULBAHCE N, LOSCALZO J.

Network medicine: a network-based approach to human disease

[J]. Nat Rev Genet, 2011, 12(1):56.
百度学术谷歌学术
[28] LIANG X, LI H, LI S.

A novel network pharmacology approach to analyse traditional herbal formulae: the Liu-Wei-Di-Huang Pill as a case study

[J]. Mol Biosyst, 2014, 10(5):1014.
百度学术谷歌学术
[29] LI S.

Network pharmacology evaluation method guidance: draft

[J]. World J Tradit Chin Med, 2021, 7(1):146.
百度学术谷歌学术
[30] ALETAHA D, ALASTI F, SMOLEN J S.

Optimisation of a treat-to-target approach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strategies for the 3-month time point

[J]. Ann Rheum Dis, 2016, 75(8):1479.
百度学术谷歌学术
[31] 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32] FELSON D T, ANDERSON J J, BOERS M, et al.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preliminary core set of disease activity measures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clinical trials. The Committee on Outcome Measure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Clinical Trials

[J]. Arthritis Rheum, 1993, 36(6):729.
百度学术谷歌学术
[33] 王一苇.

加味清络饮颗粒剂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D]. 芜湖:皖南医学院, 2019.
百度学术谷歌学术
[34] 殷丽茹.

清络饮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观察及代谢组学研究

[D]. 芜湖:皖南医学院, 2018.
百度学术谷歌学术
[35] 江苏省中医管理局, 浙江省中医管理局, 上海市卫生局中医处, . 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 1-1994[S]. 1994-06-28.
[36] ALETAHA D, NEOGI T, SILMAN A J, et al.

2010 Rheumatoid arthritis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an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 collaborative initiative

[J]. Arthritis Rheum, 2010, 62(9):2569.
百度学术谷歌学术
[37] 杨哲.

加味清络饮治疗胶原诱导性大鼠关节炎的机制研究

[D]. 芜湖:皖南医学院, 2020.
百度学术谷歌学术
[38] 武占成, 赵晶, 朱秀惠, .

类风湿关节炎的骨病变从络病论治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 24(5):760.
百度学术谷歌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