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从系统自组织演化探讨交节病的发病与防治

学术探讨

从系统自组织演化探讨交节病的发病与防治

海蓉
一珂
亚鹏
淑然
中医杂志第64卷, 第2期pp.114-118纸质出版 2023-01-17
203800

脏腑自组织系统是机体应时演化的内部动力,也是演化平稳过渡的重要保障。交节时刻是系统演化的关键时期,此时一旦脏腑自组织机制失常,系统自稳无力,内外合因将使机体表现出天人关系紊乱的病理现象,这是交节病的关键病机。因此,应从时间结构的动态演化中把握交节病的主要病机,交节病的防治不应单纯着眼于特异病邪的祛除,而是将调理机体自组织机制作为治疗之本,顺“应时演化”之势,恢复五脏的自稳和防御机制,增强机体自组织能力,调和天人关系,达到“以平为期”。

交节病自组织演化五脏天人相应

交节病是在季节或节气交替时发生或者加重的疾病的统称1。《说文解字》曰:“节,竹约也”,原为竹干间坚实结节,后被引申为时节、季节等时间节律,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如清代医家王清任《医林改错·少腹逐瘀汤说》中所言“择月不可以初一为定准,以交节为定准”。古人对交节病最早的认识记载于《灵枢·九宫八风》中,发现在“四立日”及“二分二至”交节之时常发生外感类疾病,后代医家在临床诊疗中也发现内伤杂病在交节时病变的普遍性1。由于交节病病种多样,病机复杂,从整体时间结构对其内在机制系统进行研究,有利于对交节病病机的把握与临床治疗。系统论认为,系统演化受环境生态涨落的影响,临界点处的涨落直接关系到生命体结构的稳定性和演化的方向,健全的自组织系统可以确保系统的平稳演化2。在自然四时阴阳变动的时间结构中,此临界点可以看成交节时刻。因此,本文拟从脏腑系统演化的时间结构出发,分析交节病发病的内在系统论原理,并提出调节自组织、协调天人关系的治疗原则,为交节病的防治提供思路。

1 人体是高级的自组织系统

“组织”是指系统有序化的机制和过程,其本质是减熵、增序、增加系统的有序度,而“自组织”是指系统内部可以发出指令,提供动力,完成自我调节,自发推动系统向有序化发展,具有自组织机制的系统就被称为自组织系统3。探究系统自发性有序化机制是自组织理论的核心内容。自组织理论认为,系统的有序化机制是通过内部各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并经正负反馈得到增强,以产生向高级系统的进化4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最高级的自组织系统,其中以五脏为核心,通过经络内属腑脏,外络肢节,从而将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系统5。中医学将五行学说赋予脏腑系统,使五脏系统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五脏的“自稳模型”解释人体系统的自组织机制3。五行自稳模型旨在用木、火、土、金、水五种不同属性物质之间相生、相克、制化、胜复的相互作用关系,构建起脏腑之间复杂的关系网,这是机体防御和调节反应的“内稳定器”6,外界刺激通过五脏反馈调节系统的加工处理,从而被机体转化、吸收、耗散、放大或缩小,以维系机体的有序稳定。

2 脏腑自组织调节天人关系导致系统演化

《素问·宝命全形论篇》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与天地万物有着共同的本源,且自然变化为人类提供了必要的生存环境,因此,人体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都与自然相关,如何协调天人关系是中医学探讨的重要命题。

系统论认为,演化是自然界第一定律,也是系统的基本属性,任何系统都不可能长久保持原有结构、特性和行为,系统内部或者与环境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关系必然导致系统演化7。季节的轮替为人体提供了远离热力学平衡的生存环境,是系统演化的外部诱因;人体作为高级的开放系统,可以通过自组织功能推动自身走向天人相应的有序稳态。早在金元时期的朱震亨也认识到这一点,他在《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中提出:“天地以五行更迭衰旺而成四时,人之五脏六腑亦应之而衰旺”,认为五脏应时而变是人体应对环境变化的自主反应机制。随自然界阳气的升降,系统内部的非线性作用使之向新的有序状态进化,实现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的生理功能转换,表现出“五脏应时”的时间结构。可见,五脏系统是人体重要的自组织系统,是应时而变的内部动力。从时间结构看应时演化的本质为:在外界环境的变化下,脏腑系统通过自组织将外界的环境压力转化成为内部的相互作用,从而推动系统内部结构关系和组分特性的改变,而获得新的整体特性,使之与新的环境相适应。

3 交节时刻是脏腑系统演化的关键时期

系统的演化是原有结构失稳、新结构建立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存在一个临界点,即新系统的有序度从零建立的起点。系统内外因素的干扰使系统的宏观状态在既定的均值上下波动,系统科学称之为涨落,它既是打破原有稳定结构的因素,也是产生新的有序结构的种子8。正常情况下的涨落对系统均值来说量较小,不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但在临界点处,系统内部的非线性作用机制会放大涨落幅度,形成巨涨落,导致系统演化,这就是普里戈金提出的“通过涨落达到有序”9。由此可见,临界点是系统演化的关键,系统在临界点的行为关系着系统演化的方向。

对人体系统来说,环境的变化是影响系统稳定性的外部涨落,也是推动建立动态有序的外界动力。脏腑系统应时演变过程中的临界点即为季节交替时,此时控制参数微小的改变,可能会引起多米诺效应式放大,导致系统状态大幅度改变10。彭子益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也强调“交节时刻”对人体圆运动的重要性,认为“宇宙大气,交节必郁而后通”“大气郁,人身亦郁”11,亦和亦平才可为圆运动,交节时易气郁而运动不圆,易导致疾病的发生。徐养恬在其医案中也记载了很多交节时期的病变的案例,如“素患便血,今交夏至,陡然痉厥,神迷……语言无序”(《徐养恬方案·肝风》),“此冲心冲胃之险症,立夏将交,防其厥脱”(《徐养恬方案·产后》)。若机体安稳度过交节时刻,则疾病向愈,如林佩琴在《类证治裁·虚损劳瘵论治》中提出交节时可以推断疾病预后,曰:“然一阳初生,必交节不至加重,乃得转危为安。”可见,交节时刻是决定生命系统演化方向的关键时期,若不能平稳度过,则可能导致疾病的复发或加重。

4 天人关系紊乱是交节病变的本质

系统演化的方向有向上的前进和向下的后退两种,系统组织性的增加和有序度的提高是向上的演化,反之则为向下的演化,甚至进入混沌状态7。从演化方式来看有突变和渐变两种,其取决于中间过渡状态是否平稳。虽对多数系统来说,演化的形式与演化的方向无必然相关性,但对人体系统而言,应“以平为期”(《素问·三部九候论篇》)。平,意为平和,亦有均匀和缓之意,《说文解字》曰:“平,语平舒也……八,分也”,意为均匀而分,则平和舒适,急剧的内外变化不利于人体健康。人体脏腑自组织系统是协调处理内部稳态和天人关系的核心机制,有利于系统以平稳的方式完成更替。一旦五脏自组织机制失常,或环境急剧变化超出脏腑自组织的自稳和调节能力,则会导致天人关系紊乱的各种疾病,这在季节交替时最为常见。

4.1 气候骤变易诱发系统突变

《类经》云:“交节过宫日也。节之前后,必有风雨应之”,交节前后气候常复杂多变。《灵枢·九宫八风》将人在节气交换时常受的八种邪气称为八种虚风12,曰:“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伤人者也,主杀、主害者”。骤然的气候改变施加于系统过多的环境压力,易引发机体系统突变,导致脏腑自组织系统的不适应,引起系统有序度的下降,即交节病的发生,这类疾病常以外感表证为首发症状。更有甚者,骤然的气候改变将加重病邪的肆虐,导致疫病的大爆发,如《诸病源候论·尸注候》曰:“每节气改变,辄致大恶,积月累年,渐就顿滞,以至于死”。

4.2 节气过与不及是为失调

中医学认为,自然季节依次叠替、阴阳涨落,人体与之相应,形成“五脏应时”的时间结构,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云:“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四时阴阳按时依序交替,人体的五脏阴阳才可协调稳定;一旦自然阴阳运动失序,六气化为六淫侵袭人体,脏腑阴阳与四时阴阳关系紊乱,则会导致疾病发生。在交节时刻,时令失调常有发生,这是交节病变的重要诱因。《素问·六节藏象论篇》曰:“求其至也,皆归始春。未至而至,此谓太过,则薄所不胜,而乘所胜也,命曰气淫……至而不至,此谓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薄之也,命曰气迫。”天地五行之气应依序按时令相承,若打破这个规律,先其时到来即为“太过”,后其时则为“不及”,这都会引起天人关系的失调,五脏系统内生克制化异常,导致交节时刻疾病的发生发展。

4.3 邪盛正衰是自组织机制失常

自组织是系统的有序化机制,人体五脏自组织系统自发推动机体走向“天人相应”的有序稳态上来。一旦脏腑自组织能力下降或者过程失调,将会导致系统“正常值”的偏离而表现为邪盛正衰13。正虚和邪实是疾病转化中的基本矛盾,正邪偏颇也是机体自组织能力的反应,这在交节病的发病过程中尤为重要。临床交节病常见于久病正虚之人,彭子益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原理上篇》中提出:“久病之人,交节前三日人多死……久病之人,腠理干塞,交节不能通过,是以死也”11,认为久病之人气机运转更为生涩,因此交节时常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叶桂也十分重视疾病的发病时间,其医案多次提及交节时刻的病情变化,如《临证指南医案·中风》中云:“男子右属气虚,麻木一年,入春口眼歪邪”,并将交节病的病机总结为正虚,认为“交节病变,总为虚证”“交节病加,尤属虚象”。内有邪实也会影响人体自组织能力,导致交节病变,如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提出“无论何病,交节病作,乃是瘀血”,认为瘀血阻滞气血运行是交节病的主要病机,应以通窍活血汤治疗;莫文泉则认为风邪伏经脉导致疾病遇交节即发,其在《研经言·病遇节发解》中曰:“古书言病之遇节即发也,而目见甚多……故必久风之在经脉中者,方为遇节即发”。

5 调自组织,顺“应时演化”之势是交节病的首要治则

生命的稳定有序是复杂环境变化中的自组织结果,正如祝世讷教授指出“自组织机制是健康、疾病、愈病的枢机,健亦健在自组织,病亦病在自组织,调亦调在自组织”3。五脏系统是机体保持内稳态的重要自组织机制,可自发调理机体的偏离状态,自主维系内部稳定和天人关系的和谐一致,实现生命系统的向上演化。针对自组织失常,天人关系紊乱的核心病机,交节病的治疗不应单纯聚焦于特异病因,而应从调理脏腑自组织入手,采用“顺势疗法”,即顺正气驱邪之势、五行内稳之势、应时而变之势,激发机体向愈的内在动力,恢复其自稳性和防御调节机制,实现“以平为期”,这也是中医治病求本的体现。

5.1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系统论认为,环境对系统存续尤为重要,选择适当的环境,并在其中趋利避害是系统存续的关键7。九宫八风引起的外感类疾病是中医学对交节病认识的基础,针对四时八节不当之气,《灵枢·九宫八风》提出应“避虚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此之谓也”。《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也认为“四时之气,更伤五脏”,时令的异常变化不仅会引起外感类疾病,还可伤及相应之脏,导致五脏制化、胜复失衡,诱发多种疾病。因此,在中医学的防治原则中,减少邪气侵害是防止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在交节病的发生中,交节时刻的环境变化更是其重要的外部诱因,避之有时是最直接的防治措施。

5.2 养生调摄,自能向愈

自修复是自组织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对于人体来说就是自愈能力,激发保护机体自修复能力是中医“治病求本”的重要体现。《周易•无妄》云:“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认为没有明确病因产生的疾病,不用药物治疗亦可痊愈。徐灵胎也在《医学源流论》中明确提出“不服药亦为中医”的思想,认为“外感内伤,皆有现症。约略治之,自能向愈,况病情轻者,虽不服药,亦能渐痊”14。交节病变亦有轻重不同,对于交节病症状较轻者,多由系统演化过程中,脏腑自组织一过性应时不及而发,适当养生调摄,调动激发机体自组织的纠偏理正能力,顺应正气驱邪之势,使机体阴阳自和即可向愈。《梅花拳秘谱·四时行功加减论》曰:“当遇到交节之时,身体如有疲劳,此换气也。气换神疲,神疲则身劳当减练”,认为对于交节时刻疲倦乏力这种轻微症状,适当减少锻炼即可恢复。《中医养生文化基础》一书中详细介绍了交节时刻的养生调摄之法,并对年老体弱之人的交节病变提出更高的自主调理要求15

5.3 五行自稳,以平为期

《黄帝内经》中将健康人称为“平人”,并将“平”的机制归纳为“权衡”。《素问·气交变大论篇》云:“五运之政,犹权衡也”,认为五行生克是自然界的自稳定调整机制,人与自然相应,将天生五行的特性及其间生、克、乘、侮的相互作用关系赋予人之五脏,描述脏腑间正负反馈的自稳调控机制。五脏系统是机体自稳定的“调节器”,五行中任意一行的改变都会沿着相生的正反馈循环回路传递,引起其他四行的改变,同时其余四行也会通过相克的负反馈抑制过亢,保持系统总体稳定。针对交节病中自组织失常的病机,可以从调节五脏自稳入手,利用五行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重新建立系统的有序性,以达五脏间的“相平”,如《临证指南医案·中风》对于脾虚而肝木相对较亢所引起的“麻木一年,入春口眼歪邪”,治疗上以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为主,同时平肝潜阳,涵养肝血,抑强而扶弱,以调和五脏自稳为主。

《灵枢·终始》云:“所谓平人者不病,不病者,脉口人迎应四时也”,“平人”应为与四时相应之人,“以平为期”的含义应包括人与四时阴阳关系的相“平”。《素问·五常政大论篇》强调了解气候变化是诊疗疾病的基础,曰:“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治疗不能违背自然季节气候变化规律,即应以维护天人相应的关系为准绳。脏腑系统的自组织机制是人以应天的媒介,但应天而变不是被动接受,作为环境与机体反应的中间环节,脏腑自组织通过生克制化的相互作用关系网,将自然四时阴阳变化进行同化、吸收、转换、耗散等加工处理,从而维持人体系统动态的稳定有序13。针对脏腑自组织机制失常而发生的天人关系紊乱的交节病变,治疗时应从系统演化的时间结构出发,顺四时变更之道,以“天人相平”为期。《临证指南医案·虚劳》记录“因病致偏,偏久致损……今深秋入冬,天令收肃,身气泄越,入暮灼热”一案,为病机在于秋收冬藏主令时,应封固蛰藏,患者因内损不复,元气无所归而发灼热。方用人参、紫河车、熟地黄补肾填精,莲子肉、山药、茯苓健脾益气,化生气血以养先天,五味子收敛固涩,补肾宁心。全方既顺天令封藏之势而补肾藏精,调节天人关系的有序稳定;又补脏腑之虚损以达五行平稳,五脏内稳则自修复能力可复。

6 小结

综上,人体作为复杂的自组织系统,在季节交替的外环境下,脏腑通过自组织依序应时而变,抛弃原有的稳定结构并平稳过渡到新的有序稳定状态,实现生命系统的向上演化。交节时刻是决定演变方向和方式的关键时期,常见气候的剧烈变化或者过与不及的外部诱因,若加之脏腑自组织机制失常,则会导致天人关系的失调,诱发交节病变。因此,应将生命体的时间结构与功能结构相结合,针对交节时脏腑自组织失常,系统演化不平的病机之本,将推动和恢复机体自组织机制,调和天人关系作为交节病防治的最深之治。在治疗时,应注意顺机体应时演化之势,从调节五脏自稳入手,推动五行间的多体、多向的相互作用机制,以恢复系统的内部自稳以及对外的自主反应机制,确保系统演化平稳渡过,这是针对交节病病机之本的有效治疗途径。

参考文献
1王斑段永强巩子汉.

王道坤基于圆运动之天人一气论治“交节病”

[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1):235-237.
百度学术谷歌学术
2普里戈金.从存在到演化[M].曾庆宏,严士健,马本堃,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73-76.
3马淑然.中医系统论原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1218-235.
4张敬文章文春.

中医藏象学说自组织原理探析(二):从耗散结构的形成条件探讨藏象与养生

[J].中医学报2012272):53-54.
百度学术谷歌学术
5蒲晓田马淑然陈玉萍.

关于中医“天人相应”理论内涵的探讨

[J].中医杂志20125323):1984-1986.
百度学术谷歌学术
6易耀森林端宜肖充.

中医学中的系统自组织思想

[J].中医杂志20115210):811-813.
百度学术谷歌学术
7苗东升.系统科学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48-50.
8许国志.系统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151.
9伊·普里戈金伊·斯唐热.从混沌到有序:人与自然的新对话[M].曾庆宏,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177-179.
10李曙华.从系统论到浑沌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7-129.
11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5.
12唐雨墨张宝成高永翔.

从《灵枢·九宫八风》浅议“虚邪贼风”中的天人相应理论

[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3):133-136.
百度学术谷歌学术
13祝世讷.中医系统论与系统工程[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09.
14徐灵胎.医学源流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74.
15苏培庆郑民崔华良.中医养生文化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189-190.
注释

张海蓉,孙一珂,孙霄等.从系统自组织演化探讨交节病的发病与防治[J].中医杂志,2023,64(02):114-118.

ZHANG Hairong,SUN Yike,SUN Xiao,et al.Pathogenesis and Prevention of Seasonal Disea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 Self-organization Evolution[J].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23,64(02):11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