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针刺研究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美国医学文献分析和联机检索系统(IM/Medline)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Scopus及Embase
语种中文 出版周期双月刊
P-ISSN:1000-0607
CN:11-2274/R主编万有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中国针灸学会
《针刺研究》创刊于1976年,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与中国针灸学会联合主办的针灸学术杂志。以“基础实验研究为主,兼顾临床研究与报道”为特色,以报道针灸作用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为重点,宣传与鼓励广泛利用现代科技方法与技术,研究与发展针灸医学。近年来,紧追学术前沿与热点,多次组办高水平专栏与专刊,发挥引领学科发展的作用。 主要栏目:机制探讨、临床研究、针刺麻醉、经络与腧穴、理论探讨、思路与方法、文献研究等。在历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统计中,《针刺研究》的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平均引文数、基金论文比等指标均位居前列。 2010年起,其影响因子在140余种中医药学期刊中基本位列第一;连续四届被评为 “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针刺研究》多年来均被国内三大核心数据库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另外,还被美国医学文献分析和联机检索系统(IM/Medline)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全球最大的出版集团Elsevier建立的Scopus及Embase等国外著名数据库收录。
目录
过刊浏览
第11期
机制探讨
研究文章2022-10-14
张慧宇,赵一锦,章培军,郭敏芳,于婧文,柴智,马存根,宋丽娟,尉杰忠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小胶质细胞极化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1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备大鼠脑I/R损伤模型。针刺组大鼠在造模后于“大椎”“百会”“水沟”及双侧“足三里”“风池”进行针刺,20 min/次,1次/d,连续7 d。采用神经功能评分法评估各组大鼠神经功能;尼氏染色法观察脑梗死侧皮质区神经元损伤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缺血侧皮质区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离子钙结合蛋白1(Iba-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表达;ELISA法检测缺血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脑组织中BDNF、GDNF、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和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升高(P<0.01),脑缺血侧皮质区神经元数量及尼氏体减少,NeuN阳性细胞数、Arg1阳性表达减少(P<0.01),Iba-1、iNOS阳性表达增加(P<0.01),BDNF、GDNF阳性表达和蛋白表达水平及IL-10含量降低(P<0.01),TNF-α、IL-6含量升高(P<0.01),TLR4、MyD88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1),缺血侧皮质区神经元数量及尼氏体增多,NeuN阳性细胞数、Arg1阳性表达增多(P<0.05),Iba-1、iNOS阳性表达减少(P<0.01),BDNF、GDNF阳性表达和蛋白表达水平及IL-10含量升高(P<0.01,P<0.05),TNF-α、IL-6含量降低(P<0.01),TLR4、MyD88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P<0.01)。结论:针刺干预可以通过调节脑I/R后小胶质细胞极化、减轻炎性反应和增加神经营养因子的分泌,对I/R后脑组织起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关键词针刺;缺血再灌注;小胶质细胞极化;神经炎性反应;神经营养因子;炎性信号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