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针刺研究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美国医学文献分析和联机检索系统(IM/Medline)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Scopus及Embase
语种中文 出版周期双月刊
P-ISSN:1000-0607
CN:11-2274/R主编万有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中国针灸学会
《针刺研究》创刊于1976年,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与中国针灸学会联合主办的针灸学术杂志。以“基础实验研究为主,兼顾临床研究与报道”为特色,以报道针灸作用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为重点,宣传与鼓励广泛利用现代科技方法与技术,研究与发展针灸医学。近年来,紧追学术前沿与热点,多次组办高水平专栏与专刊,发挥引领学科发展的作用。 主要栏目:机制探讨、临床研究、针刺麻醉、经络与腧穴、理论探讨、思路与方法、文献研究等。在历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统计中,《针刺研究》的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平均引文数、基金论文比等指标均位居前列。 2010年起,其影响因子在140余种中医药学期刊中基本位列第一;连续四届被评为 “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针刺研究》多年来均被国内三大核心数据库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另外,还被美国医学文献分析和联机检索系统(IM/Medline)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全球最大的出版集团Elsevier建立的Scopus及Embase等国外著名数据库收录。
目录
过刊浏览
研究文章2022-12-09
陆晋贤,宋全枚,张学成,陆永辉,王镜宇,贾红玲,张永臣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选穴规律并对比不同取穴方式的疗效。方法:检索近20年针灸治疗AR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建立AR数据库。分别统计高频腧穴与特定穴信息,对比不同取穴方式的疗效,应用SPSS26.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及QUEST决策树模型识别。结果:共纳入289篇文献,收录384条针灸处方。涉及腧穴99个,总频次为2 430次,迎香、印堂与合谷为频次排前3位的腧穴。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手阳明大肠经和督脉为主,交会穴是应用频次最高的特定穴。单穴、局部选穴及循经配伍治疗AR总有效率均较高,迎香是最主要的单穴处方。因子分析提取出9个腧穴配伍单元公因子,聚类分析得到2类腧穴配伍关联聚类处方,以迎香为因变量的决策树模拟出3条精简选穴决策路径。结论:针灸治疗AR以局部选穴与循经配伍为主,注重祛邪和扶正相结合的选穴原则,并提倡配穴方式的多样化,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与QUEST决策树的联合应用为AR的临床选穴提供了3种方向,助力转化医学的枢纽作用。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针灸;数据挖掘;选穴规律;疗效评价;
研究文章2022-11-24
薛晓,刘余,汪少华,袁菡钰,李娟,潘思安,岳增辉
目的:基于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探讨电针治疗原发性痛经(PDM)的作用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西药组,每组10只。采用苯甲酸雌二醇皮下注射联合缩宫素腹腔注射法制备PDM大鼠模型。电针组造模同时进行电针“关元”“三阴交”干预,密波,频率50 Hz,留针20 min,1次/d,连续10 d。西药组造模同时予布洛芬灌胃0.8 mL(125 mg/100 mL),1次/d,连续10 d。实验第11天评估各组大鼠扭体行为学;HE染色法观察大鼠子宫形态;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及子宫组织中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的含量;免疫荧光法观察大鼠子宫组织中NF-κB p65入核阳性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子宫组织中TLR4、NF-κB p65、磷酸化(p)-NF-κB p65、白细胞介素(IL)-1β、IL-18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HE染色示,空白组子宫黏膜上皮层完整,未见明显上皮细胞变性和坏死,子宫内膜无明显中性粒细胞浸润;模型组有较多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坏死,子宫内膜严重水肿、伴广泛脱落,胞核固缩、碎裂、消失,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且腺体腔有轻度扩张;电针组有较多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坏死,子宫内膜轻度水肿;西药组子宫内膜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扭体次数、评分升高(P<0.01),出现扭体潜伏期(P<0.01),病理损伤评分增加(P<0.01),血清及子宫组织中PGE2含量降低(P<0.01),PGF2α含量升高(P<0.01),NF-κB p65入核阳性率升高(P<0.01),子宫组织中TLR4、NF-κB p65、p-NF-κB p65、IL-1β、IL-18蛋白表达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西药组大鼠扭体次数、评分均降低(P<0.05,P<0.01),扭体潜伏期延长(P<0.01),病理损伤评分降低(P<0.05,P<0.01),血清及子宫组织中PGE2含量升高(P<0.01),PGF2α含量降低(P<0.01),NF-κB p65入核阳性率降低(P<0.01),子宫组织中TLR4、NF-κB p65、p-NF-κB p65、IL-1β、IL-18蛋白表达量降低(P<0.01)。结论:电针可能是通过降低子宫组织中TLR4表达,抑制NF-κB活化,下调炎性因子IL-1β、IL-18水平,从而改善PDM大鼠子宫组织炎性状态并缓解疼痛的。
关键词电针;原发性痛经;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白细胞介素;前列腺素;
研究文章2022-12-09
陈佳,梁凤霞,吴松,陈子琴,陈贝,周婷,顾骁磊,李崇立,石炎萍,闫鹏,田玲玲,徐驰成,陈柏霖,陈松
目的:观察双固一通针刺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肝郁脾虚型糖尿病胃轻瘫(DGP)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肝郁脾虚型DG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以多潘立酮片口服治疗,10 mg/次,3次/d,治疗28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双固一通针刺治疗,取百会、神庭、中脘及双侧足三里、合谷、太冲,刺激30 min,每日1次,每周治疗3次,治疗28 d。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轻瘫症状严重指数量表(GCS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钡餐造影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排空率;ELISA法、放射免疫法、比色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胃动素及血清胃泌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和干扰素-γ(INF-γ)含量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ROS)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评定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BG、2 h PBG、HbA1c、GCS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浆胃动素、血清胃泌素含量和血清ROS活性及TNF-α、MDA含量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P<0.01),胃排空率和血清SOD活性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P<0.01);对照组血清INF-γ含量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IL-6、IL-1β含量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FBG、2 h PBG、HbA1c、GCS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浆胃动素、血清胃泌素含量和血清ROS活性及MDA、TNF-α、IL-6、IL-1β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胃排空率、血清SOD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38/42)高于对照组的73.8%(31/42,P<0.05)。结论:双固一通针刺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肝郁脾虚型DGP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胃排空率,同时能有效降低胃动素、胃泌素水平,调节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水平。
关键词双固一通针刺法;糖尿病胃轻瘫;多潘立酮;肝郁脾虚;炎性反应;氧化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