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孤本医籍《新锲家传诸症虚实辩疑示儿仙方总论》初考

百 家 园

孤本医籍《新锲家传诸症虚实辩疑示儿仙方总论》初考

晓寅
剑平
中医杂志第64卷, 第2期pp.208-211纸质出版 2023-01-17
193901

《新锲家传诸症虚实辩疑示儿仙方总论》为孤本医籍,共十卷,作者姓名及成书年代均不详。通过书中作者对自身医事活动的散在记载,结合引用他著的情况,对作者身份和成书年代作了考证,初步推测本书成于13世纪后期,作者应为南宋末年民间世医。全书以病证为纲,从病因、病候、脉象着手;首辨虚实,分层施治,成方活用,用药灵便。全书内容可见其深受《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影响,但同时立足实践,重视疗效,突出实用,不乏学术亮点。

《新锲家传诸症虚实辩疑示儿仙方总论》孤本版本文献考证

《新锲家传诸症虚实辩疑示儿仙方总论》(以下简称《示儿仙方》),1册,分10卷,共计116篇,取伤风、伤寒居卷首,以中风居卷终,内容涵盖外感内伤诸多疾患;汇集作者采撷古代医籍精华,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以病证为纲,以虚实为辨证大法,类证辨析,分层论治,活用前世经方、成方,并整理家藏方与秘方。该书作者姓名、生平事迹及成书年代均不详,历代鲜有著录,史乘无考。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总目》和文献调研,目前仅存明代万历乔山书社刻本,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长期以来,《示儿仙方》仅以孤本流传,世人难得一见,对作者、编撰情况、学术和资料价值研究甚少。本文尝试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梳理进行考证,试述如下。

1 版本考述

本书在《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总目》均有著录,内容基本相同,均显示国家图书馆藏明代万历乔山书社刻本为目前现存唯一版本。此版本(馆藏善本书号:15269)共1册,木刻本,半叶10行,行23字,白口,四周单边,双黑鱼尾,版心有书名、卷号及页码,全书无署名、 无序跋, 正文前有总目, 其牌记见图1

图 1
《新锲家传诸症虚实辩疑示儿仙方总论》国家图书馆藏明代万历乔山书社刻本牌记
pic

由此版本书名中“新锲”二字可知并非初刻版。丹波元胤《医籍考》著录本书为“亡名氏虚实辩疑示儿仙方十卷”1,丹波元简《金匮玉函要略辑义》《观聚方要补》、丹波元坚《杂病广要》引本书均以《示儿仙方》为名2,而无“新锲”二字,推测当时应有早期版本流传至日本,但遗憾未能传世。本书历代仅著录于《医籍考》一种目录书中,可见其流传不广。

需指出的是,此刻本由乔山书舍刊刻,该书坊系明代建宁府建阳县(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乔山堂刘龙田经营。刘龙田刊印图书重实用性,适合大众阅读,所出版医药著作对医学理论发展有一定贡献3。但是建本古籍存在一定通病,往往校勘不精,错讹颇多,不但句读字画差,还时有任意删节4。明代藏书家郎瑛曾言:“我朝太平日久,旧书多出,此大幸也,亦惜为福建书坊所坏。盖闽专以货利为计,凡遇各省所刻好书,闻价高即便翻刊,卷数目录相同,而于篇中多所减去,使人不知。故一部止货半部之价,人争购之。”5建本因其价廉而畅销四方,存世数量较同时期其他刻本更丰,许多明代以前古籍目前仅有建本存世。此刻本便是典型的建本医籍,不仅频见错讹脱衍、前后不一,且有经删改可能,如“刺胁有虚实第二十八”注明建脾散可“见廿六章”,但经查并无相关内容,这无疑会影响对本书学术价值的理解和研判。

2 作者及成书年代考证

本书正文卷端无署名,丹波元胤《医籍考》著录本书作者为“亡名氏”。但刻本正文中有作者对其医事活动的散在记载,可为考证其身份提供一定线索:“小便血有虚实第五十三”中有“予先君治之”的记载,结合书名中“示儿仙方”,可知其应出身医学世家,且至少传承祖孙三代;“治挑生第七十一”载“予往年处馆于宁都寨官陈家”,可知作者早年有在宁都(今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私塾教书的经历,以及文中多处提及“讼”“官事”等,推测其早年曾习举业,而后或因变故弃举业继承家传医学。

关于作者生活年代,“治挑生第七十一”所提及的“寨官”,为宋代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羁縻政策所设置的汉族职官,元代便废止6;“挑生者,江南无之,惟深广之人用之”中“深广”一词,为宋时习语,特指两广中部及南部非溪峒之地7,可见作者生活于宋代无疑。本书标明出处所引用他著中,成书最晚的为《是斋百一选方》(成书于公元1196年),正文中还有数处提及年代信息,如“辛丑年官守宁都”“余己酉年四月”“乙亥年疟疾盛行”。而据干支纪年,南宋晚于1196年的辛丑年及己酉年均只有一种可能,即南宋淳祐辛丑(1241年)和淳祐己酉(1249年);但乙亥年有嘉定乙亥(1215年)和德祐乙亥(1275年)两种可能,参考《疫病与两宋东南社会》8中对疫病史的考证,1215年东南地区未见大疫记载史料,而1275年《八闽通治》则有“德祐元年,大疫,民亡者几半”9的记载,推测《示儿仙方》中乙亥年为公元1275年的可能性较大。综上所述,作者应生活于13世纪后叶的南宋末年。

关于作者生活地区,由书中收载惟见于深广地区的“挑生”“中蛊毒”,可推测作者应行医于该地。书中还另有其他相关记载如“误汗过多舌卷不能语第十”载“余己酉年四月,有里人谢中夫乃子,梅州放鱼,子归发潮热”,梅州即今广东省梅州市,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与赣州接壤;再结合前文宁都、深广等地的经历,推断作者有较大可能生活于粤赣交界的赣州、梅州附近地区。综合上述,可大致勾勒出作者南宋末年生活于赣州、梅州附近,早年习儒的民间世医形象。

本书具体成书时间同样也不可考,现存明代万历乔山书社刻本牌记示“万历仲春吉月乔山书社梓行”,《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据此将本书类于明代方书,显误。据作者在世年代结合书中医事记载,推断本书约成于13世纪后期,不早于1275年。

3 编撰特点

《示儿仙方》作为民间医家编写的个人方书,编撰风格与官修方书明显不同,颇具特色:在编次上以病症类方,便于病家急症的快速选方用药,临证实用趁手;在内容上简要质朴,删繁就简,以病症为纲,从病因、病候、脉象等理论探讨着手,采方简要,论理清晰,力求治法简约而有理可据。引用前贤经方、验方虽众,但并未着过多篇幅,如书中多处引用局方,此为几经名医之手削定,配伍严谨,炮制规范,当时购买局方成药十分便捷,因而书中对原方照录者大都未具组成用法;对苎蝎汤、喝住汤等家传私方,或是自身对经方有所发挥者,则详述组方、加减、服用及炮制方法,进行深入阐发。

书中常引用经典医著文句以佐证其观点,但经查考原书,大多未见记载:有与原句稍有出入者,如“发表总论第一”中“经曰:伤寒脉紧,伤风脉迟”,原句应为“伤寒脉紧,伤风脉缓”,见于成无己《注解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第五》10]40,或为作者笔误,抑或是参以己见;也有出处有误者,如“腰痛有虚实第六十一”中“经曰:有痛皆为实,无痛即是虚”,原句应是“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出自《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11;更有修改提炼原句文义者,如“伤湿自汗第廿一”中“仲景曰:治伤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经查《金匮要略》中可见“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10]164及“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10]43等与其义近;还有未见原文亦难考出处者,及引方与原方有别者,兹不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治伤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与“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说仅一字之差。后者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出自明代虞抟《医学正传·卷之六·黄疸》12,而本书成书时间远早于明代,虽无法证实此名句是否为本书首创,但无疑可为考证其出处提供新的思路和线索。

4 学术概要

4.1 首辨虚实,执简驭繁

中医八纲辨证中古代医家往往以阴阳为总纲,如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传忠录》中言:“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以蔽之者,曰阴阳而已”13。本书总冠“虚实辩疑”之名,各章节篇名也大多名以“虚实”,可见“虚实”为全书辨证施治之准绳。但这并非将辨证简化为邪实正虚二纲,而是强化了虚实的指导意义,即先总以虚实明确病性,再结合其他辨证纲领来确定治则治法与用药。如“腹痛有虚实不同不可一例用药第十五”中“凡腹痛有虚实,有寒而发痛,有热而发痛者,不可一例作气治之”“凡痛者,小腹连脐左右上下疼痛,或作水泻,手足逆冷,如此者,真虚寒也”“若是痛刺两胁至乳下,连心中,怫郁而刺,牵引背饭匙骨下而痛,大便赤,泻频,并如此者,乃是实热而痛也”“凡阴虚发痛者,其脉迟而紧;阳实发痛者,其脉数而弦”,先分虚实,再细分虚寒腹痛、实热腹痛、阴虚腹痛、阳实腹痛;又如“哕症有虚实第七十六”中“哕症者,病人喉中发声作哕也,其病在胃经,病人发热以作哕者,此胃热也”“若其人本无哕症,不当下而误下之,或中风寒湿三者,下之太早,致胃气寒而上逆,故作哕。此乃医者不明虚实,用凉药过之多胃寒而致”,亦是先明确哕有虚实,再分实之胃热、虚之胃寒论治。

虚实是辨邪正盛衰的纲领,疾病产生及其轻重缓急、演变转归等主要受邪正关系的影响或制约。《景岳全书·传忠录》曰:“实言邪气实则当泻,虚言正气虚则当补”;周学海曰:“虚实者,病之体类也;补泻者,治之律令也”14,以虚实来统领辨证体系,虽未必最为稳妥周全,但确实可以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

4.2 分层施治,步步为营

本书以病证类方,但并不固守专方,而是一再强调“不可一例用药”,于复杂病情中随时调整,分层施治,以求契合病机,方证相应。如“伤湿自汗第廿一”中“先用和气散,即五积去麻黄;次用不换金正气散、参苏饮;觉宽即五苓散加黄芪、人参,利其小便,又进白虎汤加苍术服。若手足痹而挛曲者,防己黄芪汤吞防己黄芪丸;不效即用术附汤、除湿汤”。据伤湿自汗各病程病机特点,分阶段论治,先健脾扶正,后化湿祛邪,并兼顾痹痛挛曲等兼证。又如“泄泻有虚实第三十一”中治法以“藿香正气散内加干姜、人参、黄芪;次投养胃汤,下部以黑锡丹镇坠;如不止,宜秘传降气汤吞来复丹,为升降阴阳,然后以前所主药治之;复以五苓散分利水谷;又不止,术附汤加厚朴、木香,真武汤内加亦可”“如上用药而全不效者,此又是宿食伤于脾胃,宜感应丸,推下三五次,然后依前施治调理之剂”。泄泻病因多样,病机复杂,本书以虚实论治,适于应对急症,但无法通治所有证型。可见作者预判了方证不应、疗效不佳的种种情况,并一一提出应对之策,论述有条不紊。

4.3 成方活用,师法不泥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下文简称《局方》;文中“局方”指《局方》中收载的宋太医局所定之药方)刊行后,因其立方完备、配伍精奇、疗效卓著盛行于世,朱震亨谓其“官府守之以为法,医门传之以为业,病者恃之以立命,世人习之以成俗”15。《示儿仙方》编撰于局方鼎盛之时,全书注明引用《局方》超过120处,几乎涵盖所有病证的诊治。但除按原方原义应用外,还有多处活用发挥。

对局方的活用包括增减药味、扩大主治、改变服法、增加药引几种情况:1)增减药味:如“夜梦遗精有虚实第六十二”中加味妙香散,“其法只依《局方》药味各成,妙香散末二两重,加木馒头末一两重”而得,木馒头清补兼顾,为治遗精良药。又如作者常用五积散,此方为“解表、温中、泄湿之剂,去痰、消痞、调经之方”,书中“腹痛有虚实不同不可一例用药第十五”“口渴有虚实不可一例用药第十七”“吐痰有虚实不可一例用药第二十五”“刺胁有虚实第二十八”“气痛有虚实第三十五”等多处,均去麻黄使用,意在缓其解表之力,而取温中、泄湿之功。2)扩大主治:如“头痛有虚实不可一例用药第十六”中,十神丸原主治时令不正、瘟疫妄行,葫芦巴丸原主治奔豚疝气、偏坠阴肿,四生丸《局方》谓其“专治”左瘫右痪、半身不遂,作者悉用于头痛证治,其中四生丸还被应用于头眩、男子妇人脚疮的治疗。3)改变服法:平胃散《局方》原服法为“每服二钱,以水一盏,入生姜二片,干枣二枚,同煎至七分,去姜、枣,带热服,空心,食前。入盐一捻,沸汤点服亦得”。本书“翻胃吐食第七十四”中则以“以白米糖丸平胃散”,白米糖助脾缓肝,兼可调和口感。4)增加药引:固真丹原以盐水、醋汤送服,本书“黄疸病第四十六”中“余尝作防己黄芪汤,倍加白术、茯苓用以吞四炒固真丹”,增强疗效,引药归经。

本书对局方的引用实质是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灵活使用成方成药,某种程度上打破了“专病专方”“以方待病”的禁锢,拓展了《局方》的应用范围,丰富了其方剂的用法。

4.4 用药灵便,方简效宏

《示儿仙方》中除古方今用外,还有多首作者家传私方,且立方新颖,组成简易,药精效宏。如治中风口哑、不能言语之苎蝎汤,仅全蝎、青苎二味,其中青苎利尿解热,上病下取,与全蝎合用,上下通调,甚是精妙。又如治尿浊之养半丸,仅半夏、南星、猪苓三味,半夏燥湿化痰,猪苓利水渗湿,合用清利下焦湿浊,本证日久痰瘀痹阻,配伍南星,化痰兼顾通络,方简效宏。

本书用药之“简便”并非单指药味精简,还“简”在以常用药为主,“便”在服用便捷。综观全书,作者用药以草药为主,且善用地产药物,如青苎、山虾鳅蝍根、马蔺花、土狗、木馒头、紫金皮等,取其施用方便,价廉易得。书中收载方剂丸、散剂型占比很高,一方面这两种剂型比之汤剂可大大节省药物用量,降低了治疗成本16;另一方面丸散便于服用、运输与贮存,且为配制好的成药,有利于家传私方的保密。对于修合不便、求购不得的情况,作者甚至还提供替代方案,如私方养半丸,“或修合未便,只以城市中问买青州白丸子,以五苓散末养一宿,用之亦效”。此外,书中证治还大量使用局方,当时宋代“卖药所”“太平惠民局”有成品药发售,购入服用都十分便捷。

5 小结

综上,《示儿仙方》成于13世纪后期,不早于1275年,作者应为南宋末年生活于赣州、梅州附近,早年习儒的一名民间世医。本书早期曾以《虚实辩疑示儿仙方》《示儿仙方》等名流传,后世新刻时冠“新锲”二字。本书编撰于《局方》等官修方书的鼎盛阶段,在内容上也确实体现出这一明显的时代烙印,但可贵的是本书并没有墨守局方陈规,而是立足于医学实践,逐症落定虚实,斟酌轻重浅深,重视疗效,突出实用,且时有独到见解。虽仅有孤本存世,部分文本原貌已难以考证,但仍不掩其亮点。

参考文献
1丹波元胤.中国医籍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822.
2陈存仁. 皇汉医学丛书:7册[M]. 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387.
3陈国代徐俐华.

建阳书林乔山堂刘龙田刊刻书考略

[J].飞天200924):84-87.
百度学术谷歌学术
4张秀民.

明代印书最多的建宁书坊

[J].文物19796):76-80.
百度学术谷歌学术
5郎瑛.七修类稿[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478.
6高文德. 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辞典[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2466.
7周去非.岭外代答校注[M].杨武泉,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9146.
8李立新.

疫病与两宋东南社会

[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百度学术谷歌学术
9陈道监修.黄仲昭,编纂.

八闽通志(修订本)

[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1281-1305.
百度学术谷歌学术
10成无己.注解伤寒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
11张仲景. 金匮要略[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8105.
12堵吉谈勇.“

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考证

[J].吉林中医药2012321):8-9,13.
百度学术谷歌学术
13张景岳.景岳全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1-2.
14周学海.读医随笔[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39.
15朱震亨.局方发挥[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1.
16范佳佳刘阳刘旎.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煮散剂的使用特点

[J].中医杂志2019604):291-294.
百度学术谷歌学术
注释

李晓寅,竹剑平.孤本医籍《新锲家传诸症虚实辩疑示儿仙方总论》初考[J].中医杂志,2023,64(02):20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