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CSCD来源期刊(核心库)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医药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1级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权威学术期刊(A+)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Scopus数据库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
语种中文 出版周期半月刊
P-ISSN:1005-9903
CN:11-3495/R主编吴以岭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是一本以方剂学和中药炮制学研究为特色,药学及临床实验研究为基础,覆盖中医学理法方药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交流与报道中医药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最新进展。
目录
过刊浏览
经典名方
研究文章2019-10-09
孙萌,赵阳,杨东霞
目的:观察温经汤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以及β-内啡肽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20例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按随机数字法被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温经汤。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痛经症状积分、临床疗效、血清PAF和β-内啡肽水平和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痛经症状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患者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PAF水平下降,且观察组患者血清PAF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β-内啡肽水平上调,且治疗后观察组血清β-内啡肽高于对照组(P<0.05);半年后随访,观察组患者复发3例,复发率为5%;对照组复发18例,复发率为30%。观察组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χ2=12.987,P<0.01)。结论: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能有效降低痛经症状积分,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PAF水平,上调β-内啡肽浓度,减少复发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温经汤;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血小板活化因子;β-内啡肽;
研究文章2019-08-02
唐皓,余娜,仇湘中,王哲享
目的:探讨左归丸对去势大鼠骨密度和骨组织中钙转运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尼尔雌醇组(0.167 mg·kg-1),左归丸低、高剂量组(9.6,38.4 g·kg-1)。除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其余组切除大鼠卵巢,造模成功后3个月进行各组干预。3个月后处死大鼠,检测大鼠骨密度(BMD)和骨代谢标志物;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钙转运通路(骨组织)瞬时受体电位通道V5(TRPV5),钙结合蛋白-D28K(CaBP-D28K),钠钙交换器1(NCX1)和细胞膜钙汞(PMCA1b)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钙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左归丸高剂量组和尼尔雌醇组大鼠血钙显著升高(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BMD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左归丸高剂量组与尼尔雌醇组大鼠BMD均有改善(P<0.05);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各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上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左归丸高剂量组中TRPV5蛋白表达有显著下调(P<0.01),各干预组中的CaBP-D28K与NCX1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P<0.05,P<0.01),PMCA1b蛋白表达在左归丸低剂量组和尼尔雌醇组内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调(P<0.05,P<0.01)。结论:左归丸可不同程度的降低大鼠破骨细胞中TRPV5,CAPB-D28K,PMCA1b,NCX1等介导破骨细胞吸收钙离子的重要通道蛋白的表达,左归丸的抗骨质疏松机理有可能是通过抑制TRPV5介导的破骨细胞的骨吸收而起作用。
关键词左归丸;去势大鼠;瞬时受体电位通道V5(TRPV5);钙结合蛋白-D28K(CaBP-D28K);钠钙交换器1(NCX1);质膜钙离子ATP酶1b(PMCA1b);
研究文章2019-08-21
吕锦珍,徐拥建,胡世平,冯高飞,黄裕华,邓远军,王欣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高脂饮食饲养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细胞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1(mTORC1)/细胞信号转导因子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从炎症角度揭示参苓白术散抗大鼠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取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参苓白术散高、低剂量组(30,10 g·kg-1),每组20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大鼠8周,建立NAFLD大鼠模型,各药物干预组大鼠灌服相应剂量的参苓白术散,8周后取血和肝组织样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定量;对肝组织进行油红O,苏木素-伊红(HE)染色;采用Ⅳ型胶原酶离体循环灌注法分离肝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肝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5及IL-6含量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细胞mTORC1,STAT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病理组织学改变表明,肝组织炎症及脂肪蓄积显著,血清ALT,AST,TC,TG及LDL-C含量显著升高,HDL-C显著下降,肝细胞TNF-α,IL-1β,IL-5及IL-6水平显著升高,mTORC1,STAT3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高、低剂量组肝组织脂质蓄积明显改善,血清ALT,AST,TC,TG及LDL-C含量明显下降,肝细胞TNF-α,IL-1β,IL-5及IL-6水平明显下降,肝细胞mTORC1,STAT3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参苓白术散高剂量组在改善脂质蓄积,抑制肝组织炎症反应方面,效果优于参苓白术散低剂量组,mTORC1,STAT3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参苓白术散能够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脂肪代谢紊乱、减轻肝脏脂质蓄积及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肝细胞内mTORC1/STAT3通路相关mRNA及蛋白表达有关。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1(mTORC1)/细胞信号转导因子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
药剂与炮制
研究文章2019-05-17
黄恒顺,邓九,李晓瑞,陈宗正,罗勇
目的:基于微流控技术构建肠-肝-乳腺癌多器官芯片并将其用于药物的体外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PK-PD)研究。方法:利用微流控技术构建包含4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基板和2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盖板的多器官芯片;分别使用CellTracker Red/Green和Hoechst对生长21 d的人结肠癌细胞株Caco-2细胞层和生长3 d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细胞层进行染色,考察细胞间的连接情况,通过测定2 g·L-1荧光素钠和33.28 mg·L-1普萘洛尔跨细胞层的透过率来验证所建肠模块的功能;通过比较125 μmol·L-1环磷酰胺经过常规孔板中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和芯片肝模块处理48 h后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的抑制率来考察肝模块的代谢水平;通过检测芯片中HepG2细胞分泌白蛋白情况验证肝模块的合成功能;将Caco-2细胞层,HUVEC细胞层,HepG2细胞层,MCF-7细胞层及透析膜组装在芯片上,在芯片上层通道中通入含55 mg·L-1普萘洛尔的培养液4 h后换成正常培养液,检测72 h内各个时间点下层循环培养液中普萘洛尔的质量浓度,绘制药-时曲线;在芯片上层循环液中分别通入含125 μmol·L-1环磷酰胺,5 μmol·L-1紫杉醇,50 μmol·L-1卡培他滨的培养液,研究3种抗肿瘤药物在芯片上对MCF-7细胞层的72 h抑制率,并将该结果与96孔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构建的芯片运行良好,Caco-2和HUVEC细胞层均连接紧密,荧光素钠和普萘洛尔在细胞层间的透过率证明构建的肠模块具有良好的吸收转运功能;125 μmol·L-1环磷酰胺经孔板上的HepG2细胞代谢后对MCF-7的抑制率22.12%,未被代谢的环磷酰胺对MCF-7的抑制率1.84%;而125 μmol·L-1环磷酰胺从芯片肝模块上层注入后对MCF-7的抑制率提升至32.13%,而从芯片肝模块下层注入后对MCF-7的抑制率7.23%;测得普萘洛尔质量浓度在芯片上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与体内基本一致;125 μmol·L-1环磷酰胺在孔板上对MCF-7的抑制率比芯片上要低,而5 μmol·L-1紫杉醇和50 μmol·L-1卡培他滨在孔板上对MCF-7的抑制率则高于芯片结果。结论:构建的肠-肝-乳腺癌多器官芯片具有肠的吸收转运功能、肝的代谢功能;该芯片能够反映普萘洛尔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同时可用于紫杉醇和卡培他滨的药效学研究。
关键词微流控技术;器官芯片;抗肿瘤活性;肠吸收;肝代谢;细胞培养;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
研究文章2019-06-19
刘雅莉,邓桂珠,贤明华,葛跃伟,王淑美
目的:建立枳壳及其不同炮制品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所含的4种黄酮类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方法:采用HPLC,Inertsil ODS-3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3 nm,流速1.0 mL·min-1,建立生枳壳、麸炒枳壳和制枳壳的HPLC指纹图谱,通过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对枳壳炮制前后指纹图谱进行分析,并对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建立了枳壳及其炮制品的指纹图谱,以柚皮苷为参照峰,生枳壳标定了8个共有峰,麸炒枳壳标定了15个共有峰,制枳壳标定了11个共有峰,与各自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0.95。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在炮制前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574 7%,5.986 3%,0.302 2%,3.574 7%;经炮制后,上述4种成分在麸炒枳壳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948 4%,5.103 4%,0.549 3%,3.533 7%,在制枳壳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605 3%,4.762 3%,0.404 7%,3.264 9%。结论:枳壳的HPLC指纹图谱在炮制前后发生了显著变化。4种黄酮类成分含量在炮制前后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样品中芸香柚皮苷、橙皮苷含量排序为麸炒枳壳>制枳壳>生枳壳,样品中柚皮苷、新橙皮苷含量排序则为生枳壳>麸炒枳壳>制枳壳。
关键词枳壳;麸炒枳壳;制枳壳;指纹图谱;聚类分析;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
资源与质量评价
研究文章2019-07-19
解育静,张家楠,朱冬宁,郑克宁,陈超,王淑美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法(NIR,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建立肉桂饮片的快速评价方法。方法:收集不同产地的肉桂86批,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批次肉桂饮片中香豆素、肉桂醇、肉桂酸、肉桂醛的含量,同时采集不同批次肉桂的NIR光谱。以NIR光谱为自变量,以香豆素、肉桂醇、肉桂酸、肉桂醛的含量为因变量,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partial least squares)建立肉桂中4种成分的定量分析模型,并以校正集进行验证。结果:肉桂饮片中香豆素、肉桂醇、肉桂酸、肉桂醛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的相关系数(r)依次为0.952 8,0.977 7,0.961 9,0.992 2,校正集预测误差均方根(RMSEC)依次为0.012 2,0.006 1,0.004 3,0.82 g·g-1,均方根误差(RMSECV)依次为0.015 8,0.011 2,0.002 0,1.481 1 g·g-1,测试集预测误差均方根(RMSEP)依次为0.017 8,0.010 3,0.005 6,1.63 g·g-1结论:该实验所建立的肉桂饮片中香豆素、肉桂醇、肉桂酸、肉桂醛4种有效成分的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可用于这4种成分的快速同步测定,为实现肉桂饮片质量的快速评价提供依据。
关键词肉桂;近红外;香豆素;肉桂醇;肉桂酸;肉桂醛;
研究文章2019-06-17
纪梦颖,陶移文,乔晓旭,高慧,杜焕嫦,吴鹏,王玉青
目的:过山蕨为铁角蕨科过山蕨属植物过山蕨(Camptosorus sibiricus)的地上全草部位,是一种民间常用药,目前关于过山蕨的生物活性研究主要集中在过山蕨总黄酮上,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尚有不足,药效成分也不能完全确认。该实验对过山蕨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从药效物质基础的角度探寻其作为过山蕨补充药物来源的可能性,为进一步的药理活性和充分开发利用过山蕨植物资源提供物质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硅胶柱,ODS开放柱,Sephadex LH-20柱以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过山蕨水提物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E)-9-hydroxymegastigma-4,7-dien-3-on-9-O-β-D-glucoside(1),bridelionoside F(2),(3R,5S,6S,7E,9S)-megastigman-7-ene-3,5,6,9-tetrol 9-O-β-D-glucopyranoside(3),(6S,7E,9R)-roseoside(4),(3S,5S,6R,9R)-3-hydroxy-5,6-epoxy-β-ionol-9-O-β-glucopyranoside(5),6,9-dihydroxy-4,7-megastigmadien-3-one(6),elaphoside A(7),ptelatoside-A(8),n-butyl-α-β-D-fructofuranoside(9),dibutylphthalate(10)。结论:首次从过山蕨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0,以上化合物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过山蕨的化学成分组成,为综合开发和利用过山蕨植物资源提供前期的实验基础。
关键词过山蕨;水提物;(7E)-9-hydroxymegastigma-4,7-dien-3-on-9-O-β-D-glucoside;bridelionoside F;
研究文章2019-08-12
曹雪晓,王蕾,任晓亮,王萌,邓雁如
目的:研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降解产物并建立其稳定性指示性分析方法。方法:采用UPLC-Q-TOF-MS/MS对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的主要成分进行定性研究,建立可同时测定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原成分及其降解产物的稳定性指示性分析方法;系统考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主要成分在高温、氧化、金属离子、光照等物理化学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共鉴定了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中13个主要活性成分并进行峰面积半定量分析;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在高温、氧化、三价金属离子条件下均不稳定;在高温、氧化、光照、三价离子和二价离子条件下分别新增降解产物6,4,3,4,1个。所建立的稳定性指示性分析方法能同时测定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中主要成分及其活性成分的降解产物,分离效果良好。结论:推测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中主要成分降解机制为大分子多元酚酸类化合物通过苯并呋喃开环、酯键的水解、脱去丹参素等一系列反应降解成如丹参素、原儿茶醛等小分子成分。所建立的稳定性指示性分析方法可用于中药注射剂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稳定性质量控制。
关键词注射用丹参多酚酸;降解机制;稳定性指示性方法;
研究文章2019-08-19
徐博琼,陈垣,郭凤霞,白德涛,周多旭
目的:黄芪是药食同源的重要中药材品种之一,为了实现黄芪规范化栽培,提高栽培成效,在黄芪道地产区甘肃省陇西县试验基地行距30 cm条件下,分别采用8,10,12,14,16 cm不同的株距栽培蒙古黄芪。方法:通过测定返青株生长发育动态及药材产量和质量,利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旨在确定合理的移栽密度,探寻规范的蒙古黄芪生产技术。结果:在行距30 cm条件下,移栽株距对蒙古黄芪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随着株距的增大,蒙古黄芪地上部分生物量减小,根冠比增大,但单位面积药材产量下降,药材外观性状随着移栽密度的减小有所改善。在株距14 cm的栽培密度下,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均最高。株距8~16 cm栽培密度条件下,黄芪药材浸出物含量均优于2015年版《中国药典》标准,各株距处理综合评价指数依次为14 cm>16 cm>10 cm>8 cm>12 cm。结论:结合产量与经济效益综合评判,最优移栽株行距30 cm×14 cm(密度23.81万株/hm2),该密度下蒙古黄芪生长发育健壮,主茎较粗,根冠比较大,产量较高,质量优异。
关键词蒙古黄芪;移栽密度;生长发育;药材产量和质量;
研究文章2019-09-04
李瑞海,赵胜男,贾天柱
目的:确定白屈菜饮片的性状与主要成分间关系分析。方法:采用HPLC,测定样品主要成分,采用感观评定法,评价白屈菜的性状,采用相关度公式计算性状与成分的相关度。结果:所制定的HPLC法能够测定白屈菜碱等6个成分的含量,结合感观评定结果,性状与成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性状描述“有的可见白粉,有的具白色柔毛,有时可见黄色小花”等与总碱相似度非常低,说明这些性状与总碱含量没有关系。其中“茎干瘪中空”的描述和总碱含量的相似度高,说明茎量的多少关系到了总碱含量的高低。而“叶多破碎”的性状描述和总碱的相似度是较高的负相关,说明叶相对多(或破碎的较多)的话,总碱含量要少,反之则含量相对较高。结论:所建立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简单易行,性状与成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该研究给白屈菜性状描述进行客观量化,并与白屈菜主要成分进行关联,进而从性状外观上初步判断白屈菜质量,为白屈菜在市场中凭经验鉴定提供一定的理论根据,也为其他中药的性状研究提供了一个思路。
关键词白屈菜;生物碱;原阿片碱;白屈菜碱;盐酸黄连碱;性状;感观评定;相关性计算;
研究文章2019-07-08
何微微,石妙丽,茹雷,燕银芳,晋玲
目的:研究不同包装方法和储藏条件对羌活饮片质量的影响,确定羌活饮片的最佳包装方法和适宜储藏条件。方法:将不同包装的羌活饮片置于不同环境中储存,进行为期1年的长期稳定性试验,定期观测羌活饮片的外观、含水量、浸出物含量、挥发油含量。结果:1年储藏期间,不同包装、储藏条件下的羌活饮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品质变化。其中,聚乙烯塑料袋和聚乙烯铝箔复合袋包装的样品外观性状保存较好;聚乙烯塑料袋包装的样品含水量波动相对小,月间含水量RSD都低于11.5%;各样品的浸出物和挥发油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地降低,但以塑料袋密封包装、避光阴凉储存的样品其浸出物年间损失量最小(1.27%),挥发油月均损耗率最低(0.08%)。结论:塑料袋密封包装、避光阴凉储条件存能较好地保存羌活饮片的品质,适宜于羌活饮片的储存。
关键词羌活饮片;包装;储藏;含水量;浸出物;挥发油;
数据挖掘
研究文章2019-04-04
黄秀芳,廖钢,高运吉,詹少锋,黄慧婷,赖艳妮,刘小虹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比较哮喘患者与健康人的基因芯片数据,初步鉴定与哮喘相关的基因以及治疗哮喘的潜在药物。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下载GSE74986基因芯片,使用GEO2R分析得出差异表达基因,采用Morpheus制作差异表达基因的热图;通过DAVID 6.8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使用String 10.5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核心基因。进一步使用Cytoscape 3.6.1的插件MCODE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模块分析。通过医学本体信息检索平台筛选治疗哮喘的小分子药物。结果:筛选出510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29个上调基因和481个下调基因。差异表达基因生物过程与通路主要富集在染色质沉默、核糖核酸聚合酶Ⅱ启动子的转录调节、蛋白质转运、信使核糖核酸加工、核糖核酸剪接以及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加工、核糖核酸转运、髓样分化因子依赖性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血小板激活、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信号通路等。共得出9个核心基因,包括T-复合蛋白1θ亚基(CCT8),T复合物蛋白1α亚单位(TCP1),26S蛋白酶调节亚单位S10B(PSMC6),热休克蛋白90α(HSP90A)A1,细胞周期蛋白C(CCNC),HSP90AB1,26S蛋白酶体非ATP酶调节亚基6(PSMD6),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4(USP14),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得出2个重要模块,模块里的基因主要涉及剪接体和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蛋白修饰以及核糖核酸修饰等生物过程。治疗哮喘的潜在小分子药物有茴香霉素和金雀异黄素等。结论:差异表达基因和核心基因促进了对哮喘发病分子机制的理解,为哮喘的诊治提供了潜在的基因靶标与治疗药物。
关键词哮喘;差异表达基因;核心基因;基因本体;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小分子药物;
学术探讨
研究文章2019-10-15
代云桃,靳如娜,吴治丽,刘安,张铁军,陈士林
传承经典名方的传统临床价值是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与以往的新药研发最大的不同点,经典名方研究中引入了标准汤剂——(物质基准)的管理要求,以其作为工艺优化和质量控制的基准。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的特色还体现在,产业发展之路以精品传承经典为核心理念。如何将上述要求和理念落实到产品研发和工业化生产中,实际研究中还有很多具体的共性问题需要解决,如何有效制备不同剂型的经典名方的物质基准,如何用物质基准指导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的工艺优化,如何确定经典名方的日服剂量,如何在原料选择上采取有效措施缩小制剂的质量波动范围?该文就这些生产工艺和质量评价方面的关键问题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对管理规定和研发指南进行了分析,给出具体落地实施方法;指出《申报资料要求(征求意见稿)》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关建议;结合实验室在标准汤剂和经典名方的研究经验,给出实例分析,以其为推进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经典名方;标准汤剂(物质基准);生产工艺;质量标准;一致性评价;
研究文章2019-10-12
罗凌龙,张弛,邓博,赵保胜,张耀圣,邵远洋,晋小雁,王学勇
目的:调查俄罗斯高加索、阿尔泰野外地区药用植物的分布现状,明确该地区药用植物的种类、功效信息,深入挖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药用植物新资源、新功效。方法:在野外搜寻并采集药用植物制成蜡叶标本运回国,提取腊叶标本的植物总DNA,使用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通用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PCR产物送双向测序,测序结果经软件进行拼接,根据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BLAST所获相似度最高物种的同属ITS序列,经DNAman软件对待鉴定物种的ITS序列和同属ITS序列进行相似度分析,利用MEGA 7软件作进化树,采用Kimura-2参数遗传距离,采用邻接法构建邻接法(NJ)系统树,发育树各分支的置信度用自举检验法检验,共进行2 000次循环,根据聚类结果进行鉴定。在此基础上对俄罗斯高加索、阿勒泰野外地区的重点药用植物进行归纳与分析。结果:经过NCBI数据库BLAST比对,各标本ITS序列与NCBI数据库上登录序列聚为一支,与外类群明显分开,结合植物标本性状特征,确定了待鉴定标本的种属分类。该次野外收集的标本中共鉴定出51种植物,覆盖17科44属,有明确功效记载的植物共有29种。查阅俄罗斯联邦国家药品目录和《中国药典》,分析国内常用药用植物,总结出20种中俄常见药材其在当地具有不同药用功效。该研究对扩大中药用药范围和临床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也为当地加强物种保护和开发利用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药用植物;内转录间隔区序列;DNA条形码;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
研究文章2019-09-18
彭芳,陈媛媛,陶珊,袁灿,吴宇,施田田,沙秀芬,廖雪梅,张超
目的:通过对四川省内5个县23个镇247户的川芎栽培现状进行系统调查,深入了解川芎栽培中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为川芎规范化栽培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对主产区芎农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测量,综合分析川芎栽培现状。结果:小户种植为主的彭州和什邡使用坝苓种比例为65%,大户种植为主的眉山、邛崃以及正形成大户种植模式的都江堰使用山苓种比例为92%。川芎种植密度和产量在个体间差异大。川芎在眉山和邛崃的生长期比在彭州、什邡和都江堰缩短了30 d左右。川芎施用底肥和春肥的农户约占一半,NPK复合肥投入比例高(>90%)。川芎的病虫害较少,新产区的病虫害发病率明显低于老产区,除草剂施用比例高达52%的是农资店自配的除草灵1号。栽培成本中人工费用占比最高(37%)。结论:四川省川芎栽培呈现山苓种和坝苓种并重的格局,建议明确山苓种和坝苓种的差异,培育优质苓种;劳动力缺乏导致川芎呈现晚栽早采趋势,应促进川芎机械化研发和生产;加大芎农培训力度,引导增施有机肥,推行规范化药剂施用。
关键词川芎;产业;栽培;调查;肥料;病害;虫害;草害;
中医药抗肝衰竭炎症反应的免疫学机制研究专题
研究文章2019-10-11
陈斌,丁秀丽,彭杰,黎运芳,王若宇,周意
目的:研究清温并用法(即温阳解毒化瘀方)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大鼠结肠组织叉头样转录因子3(FoxP3),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表达的影响,探索其对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的可能调节机制。方法:1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造模组120只。造模组以皮下注射牛血清白蛋白致敏法,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脂多糖(LPS)建立ACLF大鼠模型。将成模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清法组(茵陈蒿汤6.68 g·kg-1),温法组(茵陈术附汤7.09 g·kg-1),清温并用法组(温阳解毒化瘀方19.53 g·kg-1)。正常组及模型组予蒸馏水灌胃,其余各组予等容积相应中药灌胃,共1周。检测各项指标在1,12,24 h时间点的数值,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7细胞比值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结肠组织FoxP3,ROR-γt mRNA表达,原位杂交法、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结肠组织FoxP3,ROR-γt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reg/Th17细胞在上述时间点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清法、温法组Treg/Th17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清温并用法Treg/Th17细胞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oxP3,ROR-γt mRNA在上述时间点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清法、温法组FoxP3,ROR-γt mRNA在上述时间点均有所降低(P<0.05),清温并用法组显著降低(P<0.01);清温并用法组FoxP3,ROR-γt mRNA较清法组、温法组有所下降(P<0.05)。结论:清温并用法治疗肝衰竭IETM的机制与可能与调节FoxP3,ROR-γt表达有关。
关键词清温并用法;慢加急性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叉头样转录因子3;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
研究文章2019-10-09
杜珊,王杰,陈斌,周为,李武,苏煦初,彭杰,周月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4(TLR4) mRNA及其下游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关系,并探索温阳解毒化瘀颗粒对内毒素介导的肝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8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LR4单克隆抗体组和温阳解毒化瘀颗粒组(8.925 g·kg-1)。采用D-半乳糖胺(D-Gal)腹腔注射建立肝衰竭IETM模型,TLR4单克隆抗体组和温阳解毒化瘀颗粒组在造模前5 d给予温阳解毒化瘀颗粒溶液灌胃,正常组、模型组以等容积蒸馏水代替,直至处死。各组分别在24,48,72 h随机处死大鼠并采集标本。检测24,48,72 h各组时间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肝组织TLR4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肝组织TNF-α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LT,AST升高,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加重,TLR4 mRNA,TNF-α表达均增高(P<0.05,P<0.01),肝细胞凋亡率明显上升(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阳解毒化瘀颗粒组ALT,AST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减轻(P<0.05),TLR4 mRNA,TNF-α表达显著下降(P<0.01),肝细胞凋亡率亦显著降低(P<0.01)。结论:TLR4 mRNA,TNF-α在肝衰竭时与肝细胞凋亡呈正相关,温阳解毒化瘀颗粒能够改善肝衰竭IETM大鼠肝功能,减轻肝细胞损伤,减少肝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肝脏TLR4 mRNA表达,抑制TNF-α释放,降低肝细胞凋亡率有关。
关键词肝衰竭;温阳解毒化瘀颗粒;肠源性内毒素血症;Toll样受体4;肿瘤坏死因子-α;
研究文章2019-10-09
谭年花,陈斌,彭杰,朱文芳,张涛,周意,王若宇
目的:检测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阳黄-阴阳黄-阴黄”不同证候分型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17(Th17)及其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探讨肝衰竭不同中医证候分型的细胞免疫学特征。方法:选择早期、中期、晚期各32例HBV-ACLF并符合“阳黄-阴阳黄-阴黄”中医证候分型的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reg/Th17细胞频数表达,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CBA)检测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17A(IL-17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3(IL-23)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叉状头(或)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mRNA表达;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分析不同中医证候分型HBV-ACLF患者的Treg/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特点。结果:HBV-ACLF阳黄证患者主要分布在肝衰竭病程的早期,阴阳黄证主要分布于中期,阴黄证主要分布于晚期;从阳黄证、阴阳黄证到阴黄证Treg,Th17细胞频数逐渐升高,且各组间比较差异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阳黄证、阴阳黄证到阴黄证,Treg型细胞因子IL-10,TGF-β逐渐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h17型细胞因子IL-17A,TNF-α,IL-23逐渐升高,其中IL-17A阳黄组与阴黄组、阴阳黄组与阴黄组比较均有差异性(P<0.05);从阳黄证、阴阳黄证到阴黄证,FoxP3表达逐渐下降,ROR-γt表达逐渐升高,二者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BV-ACLF患者早、中、晚期不同病程与中医证型的分布存在一定相关性,Treg,Th17细胞频数及IL-17A,TGF-β,IL-10与中医辨证分型存在相关性,提示Treg,Th17细胞对HBV-ACLF患者所处病期及中医证候分型辨证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Treg细胞;Th17细胞;中医证型;
研究文章2019-10-09
陈斌,张丽,彭杰,王若宇,周意,朱文芳,张涛
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阐述HBV-ACLF并发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从而为中医药诊治HBV-ACLF继发细菌感染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制定统一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信息采集表。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了307例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研究所住院的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筛选出主要的中医症状体征及中医证候。然后按照有无合并细菌感染分为合并细菌感染组与未合并细菌感染组,比较两组的主要中医症状体征及中医证候的分布特征,从而得出HBV-ACLF并发细菌感染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结果:与未合并细菌感染患者比,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腹胀、便溏、舌质紫暗、腹露青筋、皮下瘀斑瘀点、舌边齿痕明显增多;与合并细菌感染患者比,未合并细菌感染患者主要表现为身目鲜黄、舌苔黄腻、口干明显增多(P<0.05,P<0.01)。合并细菌感染患者主要表现以兼夹证候为主(93.6%),且多兼夹脾虚证(81.6%);而未合并细菌感染患者以单一证候为主(53.5%),且多为湿热证(51.9%);合并细菌感染患者的兼夹证候中又以虚实夹杂证为主(94.4%),且明显高于未合并细菌感染患者的虚实夹杂证(58.9%)。结论:HBV-ACLF未合并细菌感染患者以湿热症状体征为主,随着合并细菌感染后,脾虚血瘀症状体征逐渐加重;HBV-ACLF并细菌感染患者以脾虚血瘀兼夹证候为主,而未合并细菌感染患者以湿热单一证候为主。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细菌感染;中医证候;
综述
研究文章2019-06-19
邓亚羚,任洪民,叶先文,夏澜婷,祝婧,于欢,张普照,杨明,张金莲,徐松兵
桔梗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功著于华盖之脏,有“诸药舟楫”之称,既能载诸药上行,又能引苦泄峻下。桔梗的炮制早在晋代就已有记载,具有悠久的炮制历史,除沿用至今的净制、切制和蜜炙,古代还出现了清炒、麸炒、醋炙、酒炙、姜炙、米泔水制、百合制等炮制方法。古人认为桔梗经过炮制加工可增强其宣肺、利咽、止咳之效。就桔梗的化学成分而言,目前已从桔梗的根、茎、叶中分离鉴定得到三萜皂苷类、黄酮类、酚类、甾醇类、多糖类、聚炔类及其他化合物共百余种,其中主要为三萜皂苷类化合物。此外,桔梗具有祛痰、镇咳、抗炎等药理作用。桔梗的药效成分主要是三萜皂苷类和多糖类,其中三萜皂苷类成分生物活性多样,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桔梗具有良好的宣肺祛痰作用,经过炮制后其药效增强;其成分复杂多样,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在整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该文从桔梗的炮制历史沿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桔梗的特色饮片炮制及现代研究提供参考,并为其炮制机制及质量控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桔梗;炮制方法;历史沿革;炮制工艺;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特色饮片;
研究文章2019-08-22
余琳媛,龚莉虹,汤韵秋,郑立,胡乃华,王成,代旭阳,李芸霞
大黄素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化合物单体,具有抗炎、抑菌、抗氧化和降脂等功效。现代研究发现,大黄素可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分子,调节相关通路转录因子和生物功能。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在我国作为一种发病率极高的慢性肝脏疾病,随着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在全球的流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发生发展与代谢相关信号分子AMPK的表达息息相关。AMPK是一种糖脂代谢的关键酶,可通过调节体内的能量代谢参与到NAFLD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治疗。近年来诸多研究认为AMPK信号分子的激活与大黄素的功能实现有关,AMPK下游信号分子影响的脂质合成、脂肪酸氧化、胰岛素敏感性和线粒体功能修复相关转录因子等生物效应间可相互作用,这些与AMPK激活有关的详细作用机制可为大黄素对NAFLD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本文主要通过采用文献检索、综合分析的方法总结大量相关研究成果综述大黄素通过AMPK相关信号传导通路参与NAFLD各个阶段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为大黄素对NAFLD治疗作用及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探索方向。
关键词大黄素;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脂联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研究文章2019-10-09
陈帅,韦姗姗,贾勇,陈文慧,陆登成
高血压是一种最常见的慢性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由于其多基因、多因素及异质性的特征,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也未收到令人完全满意的疗效。代谢组学以整体的视角对生物体的代谢网络变化进行研究,并将代谢物与生物过程关联起来,揭示机体变化。近年来,研究者们将代谢组学方法运用于高血压的研究,分别从发病机制、潜在生物标志物、生活方式干预的影响、降压药物起效机制等方面,以人或动物的血液、尿液或组织中代谢产物为研究对象,运用非靶向或靶向的思路开展研究。肠道菌群、氧化应激、脂肪酸、氨基酸等代谢通路成为新的关注点,由此发现的代谢物(组)有可能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进一步成为高血压早期诊断的依据以及治疗的靶点。此外,中医药无论在辨证或者治疗上都是一个整体复杂系统,代谢组学与之十分契合,中医药工作者也将该方法运用于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的生物学基础及降压中药作用机制的阐明。不同证型之间代谢物组有明显差异,中药治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恢复高血压带来的代谢物扰动,这很可能是中药降压的药理途径之一。近年来高血压代谢组学研究已取得诸多进展,但在数据分析与整合(不同研究之间、不同组学之间)及因果关系的探讨等方面仍面临挑战。
关键词代谢组学;高血压;发病机制;中医证型;药理机制;
研究文章2019-06-19
舒建龙,李凤珍,覃裕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膳食结构的改变,蛋白质、糖、脂肪等摄入量明显增多,痛风的患病率逐渐升高,与年龄的增长呈现正相关,发病年龄逐渐降低。尿酸钠晶体诱导的炎症是痛风的病理基础,激活固有免疫,释放白细胞介素(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多种炎症介质,进而引起炎症级联反应,出现关节红肿热痛等急性发作表现。痛风存在自发缓解机制,一方面巨噬细胞通过吞噬作为异物的单钠尿酸盐(MSU)晶体,减少MSU对机体的刺激,另一方面分化成熟的巨噬细胞通过分泌抗炎性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等,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而促进痛风急性发作的自发缓解。除了炎症反应相关的细胞内信号分子被激活机制外,痛风的炎症机制还涉及补体激活、细胞激活等途径,其造成的心血管系统损害、关节破坏等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目前治疗药物多用西药,如别嘌醇、非布司他等,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发挥疗效,苯溴马隆是通过抑制尿酸盐转运蛋白1(URAT1)和葡萄糖转运蛋白9(GLUT9)减少肾脏对尿酸重吸收,促进尿酸排泄而发挥作用,即使目前研发中的来辛奴拉、曲尼司特等,也是基于抑制尿酸盐重吸收起效,上述药物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而限制了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痛风具有多靶点的特点,在降尿酸、抗炎和改善关节功能方面更具有优势,且安全性高,在临床治疗痛风中逐渐得到推广应用。因此,基于痛风的病理机制结合中西医治疗痛风是具有前景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痛风;中医药;病理机制;白细胞介素(IL);尿酸盐转运蛋白1(URAT1);葡萄糖转运蛋白9(GLUT9);
研究文章2019-09-04
李祥,张悦,张文智,倪艳,康永
中医证候模型研究起步较晚,发展迅猛,近年来随着中医病证方药的研究不断加深,为了中医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中医证候模型研究更加具体和深入。气虚血瘀证作为一种临床上常见证型,在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病、癌症等疾病中多有出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重,因老年人多气虚,多血瘀的体质特点,气虚血瘀证的研究已成为中医学界的热点问题。综合近年来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将其造模思路概括为病理造模、病因造模、病证结合造模三方面。通过观察实验动物出现符合中医理论的宏观表征、肢体行为学表现,以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评价造模方法,为气虚血瘀证造模方法提供思路与借鉴,针对气虚血瘀证类模型的研究应遵循因-脉-证-治的思路,即病因-外在表征-病理机制-辨证论治,将中医证候模型研究同现代科学结合,令造模方法规范化发展,构建相对完善的气虚血瘀动物模型造模方法,为今后探究气虚血瘀证的发病机制及新的治疗思路提供模型支持。
关键词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多因素复合;证候;评价造模方法;
研究文章2019-08-20
李永彪,陈畅,毛森,郭丛,赵婷婷,吴兰兰,王心仪,刘安,闫智勇
以抑郁症为代表的精神类疾病已逐渐成为当前社会快节奏、高压力等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严重者可出现自杀等行为,给家庭及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甚至是灾难。尽管现代医学在抗抑郁的药物治疗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与此同时,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药效温和的传统中药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我国传统中药蜘蛛香用于缓解睡眠障碍有广泛的应用历史,其地下部位提取物在欧洲早已作为温和的镇静剂使用。现代研究表明,蜘蛛香黄酮、挥发油及环烯醚萜等有效部位或提取物在动物及人群试验上均展现了良好的抗抑郁活性,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脑内神经递质、改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抗自由基、抗炎、神经保护等有关。在国外,以蜘蛛香作为主要原料治疗抑郁型失眠的保健产品Tagara已上市销售。然而,目前国内对蜘蛛香抗抑郁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报道还比较缺乏。因此,有必要对蜘蛛香的抗抑郁作用及相关机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以期为蜘蛛香药用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抑郁;蜘蛛香;机制;
研究文章2019-04-30
李焐仪,孟岩,陈欢,陈海芳,黄小英,杨明,杨武亮
小承气汤源自《伤寒论》,由大黄(酒洗)4两、厚朴(炙,去皮)2两、枳实(大者,炙)3枚组成,常用于治疗阳明腑实轻证,被收录于《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目前对小承气汤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已有较多研究,但处方历史沿革不清、剂量换算不明,这些都对经典名方小承气汤的临床合理应用及其复方制剂的研发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笔者拟对小承气汤处方历史沿革、药味基原、饮片炮制方法、剂量换算和现代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明确该复方的历史脉络,为经典名方小承气汤的中医临床运用及其现代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小承气汤;经典名方;剂量换算;历史沿革;药材基原;饮片炮制;临床应用;
药理
研究文章2019-10-09
王维斌,黄娜,张萍,俞洁
目的:观察二陈汤、柴胡疏肝散、二陈汤+柴胡疏肝散及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模型大鼠的肝脏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解郁化痰法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的生物学机制。方法:通过颈背部皮下注射脱氢表雄酮(DHEA)复制多囊卵巢综合征模型大鼠。将造模成功大鼠分为模型组、二陈汤组(9.135 g·kg-1),柴胡疏肝散组(6.615 g·kg-1),二陈汤+柴胡疏肝散组(合方组,9.135 g·kg-1+6.615 g·kg-1),二甲双胍组(0.158 mg·kg-1),并以正常组作为对照。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每日1次,连续4周。于末次给药后,麻醉处死,分离大鼠卵巢、肝脏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睾酮(T),雌二醇(E2)激素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卵巢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的IRS-1,IRS-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水平显著上升,E2水平显著下降(P<0.01),卵巢组织病理可见大量囊状扩张卵泡,颗粒细胞层较薄,黄体少见,肝脏组织IRS-1,IRS-2 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血清T水平显著下降,E2水平显著上升(P<0.01),卵巢组织病理可见囊状扩张卵泡数目减少,颗粒细胞层增厚,可见各级卵泡,二陈汤组IRS-1,IRS-2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5,P<0.01);柴胡疏肝散组IRS-1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1),IRS-2 mRNA及蛋白表达有上升趋势;合方组IRS-1 mRNA及蛋白表达和IRS-2 mRNA表达明显上升(P<0.05),IRS-2 mRNA有上升趋势;二甲双胍组IRS-1蛋白和IRS-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IRS-1 mRNA有上升趋势。结论:二陈汤改善PCOS模型大鼠的胰岛素抵抗效果较柴胡疏肝散更为显著,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的关键信号分子IRS-1,IRS-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关键词二陈汤;柴胡疏肝散;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信号通路;
研究文章2019-10-18
高玉梅,王晓玲,邓于新,任家谋,沈祥春,官志忠,齐晓岚
目的:研究长期灌胃天麻粉是否可以改善APP/PS1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以及延缓AD进程,这些作用是否与调控Kelch样环氧氯丙胺相关蛋白1(Keap1)-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抗氧化应激通路有关,进一步探讨天麻粉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以及对AD预防和治疗的作用。方法: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模型,将实验小鼠分为5组,正常组,正常给药组,模型组,天麻粉预防组,天麻粉治疗组。正常给药组,天麻粉预防组在小鼠8周龄时每日灌胃同等剂量的天麻粉(1.5 g·kg-1);正常组、模型组同时期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直至24周龄时行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天麻粉治疗组待小鼠22周龄时,连续2周每天灌胃同等剂量天麻粉(1.5 g·kg-1),灌胃至24周龄时行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穿越平台次数、逃避潜伏期及平台停留时间;提取小鼠海马组织RNA,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Nrf2,HO-1,Keap1的mRNA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Nrf2,HO-1,Keap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水迷宫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天麻粉预防组、天麻粉治疗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提高(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海马组织中Nrf2,HO-1的mRNA及蛋白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天麻粉预防组小鼠海马组织中Nrf2,HO-1的mRNA及蛋白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P<0.05,P<0.01),天麻粉治疗组Nrf2,HO-1 mRNA水平显著增高(P<0.01),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Keap1的mRNA及蛋白水平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Morris水迷宫及其他结果显示天麻粉能够改善APP/PS1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且其可能通过调控Keap1-Nrf2/HO-1通路,增强下游抗氧化基因的表达发挥抗氧化功能,进而改善APP/PS1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关键词天麻;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阿尔茨海默病;Kelch样环氧氯丙胺相关蛋白1(Keap1)-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通路;
研究文章2019-09-04
吴承杰,马勇,郭杨,王磊,涂鹏程,潘娅岚,郑苏阳,黄桂成
目的:从内质网应激的角度观察淫羊藿苷对受损神经元的影响,并探究其修复受损神经元的部分机制。方法:采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将PC12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元,并使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微管相关蛋白2(MAP2)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阳性率进行鉴定。实验分为4组,空白组为PC12诱导分化的神经元细胞;溶剂组为PC12诱导分化的神经元+0.1%二甲基亚砜(DMSO);毒胡萝卜素组为PC12诱导分化的神经元+2 μmol·L-1毒胡萝卜素;淫羊藿苷组为PC12诱导分化的神经元+2 μmol·L-1毒胡萝卜素+0.1 μmol·L-1淫羊藿苷,使用细胞增殖活性检测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CHOP,Grp78 mRNA表达。结果:与溶剂组比较,毒胡萝卜素组可抑制经NGF诱导的神经元样PC12细胞的增殖活性,可促使细胞凋亡,并能够上调CHOP,Grp78的表达(P<0.05,P<0.01);与毒胡萝卜素组比较,淫羊藿苷组可缓解毒胡萝卜素对神经元增殖活性的抑制,减少神经元凋亡,并能够下调CHOP,Grp78的表达(P<0.05,P<0.01)。结论:淫羊藿苷可通过下调CHOP和Grp78的表达抑制内质网应激,促进受损神经元的修复。
关键词内质网应激;神经元;淫羊藿苷;
研究文章2019-08-07
舍雅莉,张秋菊,李亚玲,张立,张国欣,张磊,刘永琦,李长天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APS)对甲醛染毒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微核形成、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频率升高的保护作用及潜在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BMSCs,随机分为空白组,甲醛组,APS 40,100,400 mg·L-1组。用120 μmol·L-1甲醛染毒人BMSCs,染毒同时,APS 40,100,400 mg·L-1组分别加入40,100,400 mg·L-1 APS共培养。利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微核实验检测微核形成情况,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实验检测SCE发生频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着色性干皮病基因B,D,F,G(XPB,XPD,XPF,XPG)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甲醛染毒人BMSCs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形态明显改变,APS 40,100,400 mg·L-1作用后,细胞数量和形态均有所恢复。甲醛组微核形成及SCE发生频率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1),PCNA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XPB,XPD,XPF和XPG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与甲醛组比较,APS 40,100,400 mg·L-1作用后,微核形成及SCE发生频率显著降低(P<0.01),PCNA,XPB,XPD,XPF和XPG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P<0.01),其中APS 100 mg·L-1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APS可以保护甲醛染毒人BMSCs减少微核形成和SCE发生频率,100 mg·L-1 APS保护作用最为明显,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核苷酸切除修复通路PCNA,XPB,XPD,XPF和XPG基因表达,促进损伤修复有关。
关键词黄芪多糖;甲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微核;姐妹染色单体互换;
研究文章2019-10-09
陈国茜,伍参荣,尹周安,王茜,邹俊驹,刘婷婷,曾梅艳,欧阳建军
目的:以月华胶囊含药血清对耐多药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进行干预,探讨其对耐多药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巨噬细胞自噬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低温冷冻干燥法制备月华胶囊,大鼠按3.02 g·kg-1灌胃给药7 d,制备月华胶囊含药血清。体外培养RAW264.7,耐多药结核分子杆菌。以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含药血清对RAW264.7的增殖能力并选定其有效浓度。细胞分为模型组(10%胎牛血清);月华胶囊含药血清组(10%月华胶囊);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月华胶囊含药血清组(5 mg·L-1的3-MA+10%月华胶囊含药血清);雷帕霉素(Rap)组(200 mg·L-1的Rap+10%胎牛血清);正常组(10%胎牛血清)。除正常组外,各组细胞培养24 h后,按细胞-细菌1∶10感染4 h。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自噬体的出现和形成;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I型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Ⅰ),Ⅱ型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I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LC-3Ⅰ),Beclin-1蛋白的表达;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中LC3B荧光颗粒、斑点及亮度;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细胞中LC3,Beclin-1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未见自噬体,细胞中LC-3Ⅱ,LC-3Ⅱ/LC-3Ⅰ,Beclin-1蛋白及LC3,Beclin-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无显著变化,细胞无荧光颗粒、斑点,无荧光亮度。与模型组比较,月华胶囊含药血清组及Rap组细胞,均可观察到自噬体的形成,细胞LC-3Ⅱ,LC-3Ⅱ/LC-3Ⅰ,Beclin-1蛋白及LC3,Beclin-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值均明显升高(P<0.05),月华胶囊含药血清组细胞荧光颗粒和荧光斑点明显增多,Rap组细胞荧光颗粒和荧光斑点增多非常明显,荧光闪亮,可判定细胞荧光呈现为阳性;自噬抑制剂3-MA+月华胶囊含药血清组细胞未见自噬体,细胞中LC-3Ⅱ,LC-3Ⅱ/LC-3Ⅰ,Beclin-1蛋白及LC3,Beclin-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值均无明显升高。结论:月华胶囊含药血清能使耐多药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细胞产生自噬而发挥抗结核的免疫效应,其机制是通过调控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促使LC3-I趋向LC3-Ⅱ的转化加快而实现的。
关键词月华胶囊;含药血清;耐多药结核分支杆菌;巨噬细胞;自噬;
研究文章2019-10-09
单佳铃,魏荣锐,王陆,欧阳香,程虹毓,钟国跃,刘佳成,朱继孝
目的:通过酒精灌胃8周建立大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研究藏族药短穗兔耳草提取物对Toll样受体(TLR)2/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NOD样受体蛋白3(NALP3)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提取物抗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0.1 g·kg-1)及短穗兔耳草低、中、高剂量组(0.5,1,2 g·kg-1),每日上午各给药组按10 mL·kg-1给予相应的药物,下午梯度乙醇灌胃法给予56度白酒灌胃,连续8周后,取血,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及肝脏谷胱甘肽(GSH)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脏中TLR2,MyD88,NF-κB和NALP3蛋白的表达;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形态改变。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AST,ALT,TC,TG,IL-1β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藏族药短穗兔耳草各剂量组能降低血清AST,ALT,TC,TG,IL-1β水平,其中高剂量组的效果尤为显著(P<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匀浆中GSH水平下降;模型组肝组织中TLR2,MyD88,NF-κB和NALP3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藏族药短穗兔耳草各剂量组能降低肝脏中GSH水平以及TLR2,MyD88,NF-κB和NALP3的蛋白表达(P<0.05,P<0.01);肝脏病理切片表明,藏族药短穗兔耳草能改善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结论:藏族药短穗兔耳草对酒精诱导的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TLR/MyD88/NF-κB和NALP3信号通路有关。
关键词短穗兔耳草;Toll样受体(TLR)2/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NOD样受体蛋白3(NALP3);慢性酒精性肝损伤;作用机制;
临床
研究文章2019-06-19
黄晓佩,秦秉玉,代荣钦,朱文亮,邱实,王玥,邵换璋
目的:观察大黄逐瘀汤内服与灌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瘀毒互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瘀毒互结证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大黄逐瘀汤内服与灌肠治疗。两组均治疗7 d。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症状评分;进行血清淀粉酶(amylase,AMS),脂肪酶(lipase,LPS),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检测;记录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及排气恢复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腹痛评分,腹胀评分,恶心呕吐评分,血清AMS,LPS,IL-6及TNF-α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10较本组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排气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黄逐瘀汤内服与灌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瘀毒互结证,能够减轻临床症状,降低淀粉酶及脂肪酶水平,抑制促炎因子表达,促进抗炎因子表达及肠道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大黄逐瘀汤;重症急性胰腺炎;瘀毒互结证;临床疗效;炎症因子;大黄牡丹汤;膈下逐瘀汤;
研究文章2019-06-28
刘芳,魏先鹏,唐学贵
目的:观察枳实导滞丸加减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热积秘证的疗效及对胃肠激素和肠道内菌群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口服麻仁丸,6 g/次,2次/d;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5 mg/次,3次/d。观察组以枳实导滞丸加减内服治疗,1剂/d。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进行治疗前后便秘主要性状评分和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C-SYM)评分;记录平均每周自发完全排便次数(SCBM);进行治疗前后结肠传输试验;进行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和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胃泌素(GAS)检测;对治疗后SCBM≥3次患者进行12周随访,计算复发情况。结果:经秩和检验分析,观察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Z=2.275,P<0.05);治疗后观察组便秘主要症状评分,PAC-SYM各维度评分和PAC-SYM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2,3,4周的SCBM次数均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24,48,72 h残留标志物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肠球菌和肠杆菌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GAS,MTL和S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VI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复发率为33.85%,低于对照组的57.69%(χ2=6.653,P<0.05)。结论:枳实导滞丸加减治疗STC热积秘证可明显减轻便秘等症状,增加SCBM次数,调节胃肠激素和肠道内菌群,提高结肠传输功能,临床疗效好,并具有复发率低的特点,值得临床使用。
关键词慢传输型便秘;热积秘证;枳实导滞丸;胃肠激素;肠道菌群;
研究文章2019-05-10
吴小秦,王翔,符国庆,李淑芳,吴怡莎,谭业农
目的:观察温肺健脾汤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R)(肺气虚寒证)的疗效及对鼻腔分泌物P物质(SP)和外周血促炎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56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喷鼻,2次/d;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10 mg·d-1。观察组采用温肺健脾汤内服,1剂/d。两组疗程均为连续治疗4周。进行治疗前后4个鼻部症状(鼻塞、鼻痒、喷嚏、流涕)和2个眼部症状(眼痒、流泪)评分,进行治疗前后鼻腔体征评分和鼻气道阻力测量,进行治疗前后鼻结膜炎生命质量调查问卷(RQLQ)评分;检测治疗前后鼻腔分泌物SP水平,并进行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IL-5,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经秩和检验,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2.073,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鼻部症状鼻塞、鼻痒、喷嚏、流涕,眼部症状眼痒、流泪及主观症状总分和鼻腔体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QLQ量表除睡眠和情感外,其他维度评分和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EOS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IgE和S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外周血IL-4,IL-5,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鼻阻力下降(P<0.05),并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肺健脾汤治疗肺气虚寒型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可明显减轻患者的主观症状,改善体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能抑制促炎因子表达,减轻过敏反应,从而起到对AR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肺气虚寒证;温肺健脾汤;炎症因子;P物质;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