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NKI万方维普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波兰《哥白尼索引》(IC)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等国内外数据库收录
语种中文 出版周期月刊
P-ISSN:1005-5509
CN:33-1349/R
主管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主办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ISSN 1005-5509/CN33-1349/R)是由浙江中医药大学主管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综合类学术期刊,是我国最早创办的中医药高校学报之一。本刊常设论著、基础研究、国医传承、浙派中医、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中药研究、针灸推拿、教学管理、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硕博之窗、本科习作、学术进展等栏目,并不定期开设各种专刊、专栏,突出中医特色,既强调中医传统研究方法,又强调现代实验研究与临床运用总结,集中报道中医药各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包括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摘》、《中国医学文摘》、美国《化学文摘》、波兰《哥白尼索引》、俄罗斯《文摘杂志》、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等13家国内外权威检索系统收录,曾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第六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等荣誉。
目录
过刊浏览
中医药现代化论著
研究文章2022-11
金禹彤,吴凌韬,陈姗,宣丽华
[目的]研究白芥子贴膏主要有效成分,以及生/炒白芥子贴膏穴位贴敷后白芥子主要有效成分的透皮率和贴敷部位皮肤结构的改变。[方法]建立白芥子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指纹图谱,探索白芥子贴膏中主要有效透皮成分。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9组(A、B、C、D、E、F、G、H和I组),除A组外其余各组分别贴敷双侧肺俞、脾俞、肾俞穴位,B、D、F、H组用生白芥子贴膏贴敷,C、E、G、I组用炒白芥子贴膏贴敷,各组分别贴敷2 h后取下膏药,B、C组即刻,D、E组2 h后,F、G组4 h后,H、I组22 h后分别处死大鼠,并剪下贴敷处皮肤样品。以质液联用系统(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mass spectrometry,LC-MS/MS)检测左侧穴位皮肤样本中主要有效成分的浓度,并计算透皮率;右侧穴位皮肤使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以观察皮肤结构变化。[结果]各时点(0.5、1、2、4、8、12、24 h)白芥子贴膏均能透过皮肤,而且峰形稳定,峰面积最大的有效成分为芥子碱硫氰酸盐(sinapine thiocyanate,ST)。生白芥子贴膏组(B、D、F组)贴敷处ST透皮率均显著高于同时点炒白芥子贴膏组(C、E、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2 h组(H、I组)ST透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D、F、H组ST透皮率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G组ST透皮率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与I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肺俞、脾俞与肾俞穴位间比较,ST透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贴敷后各组大鼠皮肤组织结构较A组疏松,生白芥子贴膏组(B、D、F组)较炒白芥子贴膏组(C、E、G组)疏松更加明显,其中以生/炒白芥子贴膏2 h组(B、C组)皮肤结构松散最明显,4 h(D、E组)皮肤开始逐渐恢复,22 h(H、I组)皮肤结构较整齐。[结论]白芥子贴膏主要有效成分为ST,生白芥子贴膏药物有效成分ST的透皮率高于炒白芥子贴膏,并且贴敷处皮肤角质层结构更加疏松,更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及临床疗效的提高。
关键词白芥子;穴位贴敷;有效成分;透皮;皮肤结构;芥子碱硫氰酸盐;
研究文章2022-11
赵亚萍,陈湘,傅利萍,朱瑞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探究野马追内酯O(eupalinolide O,EO)对人乳腺癌BT-20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测定EO对BT-20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半数抑制浓度,以确定EO浓度。将BT-20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EO 5 μmol·L-1组、EO 10 μmol·L-1组,后两组以EO处理24 h,采用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法检测细胞毒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24只裸鼠通过乳腺脂肪垫注射BT-20细胞,建立乳腺癌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阿霉素组(7 mg·kg-1),EO低剂量组(15 mg·kg-1)和EO高剂量组(30 mg·kg-1),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各组裸鼠连续腹腔注射对应药物治疗21 d,期间测量体表肿瘤体积;结束后称取肿瘤质量,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Ki-67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和裸鼠肿瘤组织中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ma-2,Bcl-2)、Bcl-2关联X(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活化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3,cleaved caspase-3)和活化的半胱氨酸蛋白酶-9(cleaved 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9,cleaved caspase-9)蛋白表达。[结果]EO对BT-20细胞的抑制作用具有剂量-时间依赖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EO 5、10 μmol·L-1组细胞毒性和凋亡率增加(P<0.05,P<0.01),且EO 10 μmol·L-1组的细胞周期明显阻滞于G2/M期(P<0.01)。与对照组比较,阿霉素组、EO低剂量组、EO高剂量组的裸鼠肿瘤质量显著降低(P<0.01,P<0.05),肿瘤组织内PCNA和Ki-67抗原表达显著降低(P<0.01),肿瘤体积随治疗进展显著缩小(P<0.01,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组细胞的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1,P<0.05),Bax、PARP、cleaved caspase-3及cleaved caspase-9蛋白表达升高(P<0.01,P<0.05);与对照组裸鼠比较,各给药组的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1,P<0.05),Bax、PARP、cleaved caspase-3及cleaved caspase-9蛋白表达升高(P<0.01,P<0.05)。[结论]EO在体内外抑制BT-20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Bcl-2蛋白表达,促进Bax、PARP、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蛋白表达有关。
关键词野马追内酯O;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凋亡;细胞周期阻滞;半胱氨酸蛋白酶;BT-20;
研究文章2022-11
程巨萍,戴奉德,郑娅
[目的]探究地黄饮子(Dihuang Yinzi,DY)减轻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IRI)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DY低剂量组(6 g·kg-1)、DY高剂量组(12 g·kg-1)、尼莫地平组(10 mg·kg-1)。建立CIRI模型,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血小板聚集实验,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e chloride,TTC)、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和尼氏染色检测脑梗死率及病理改变,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140(CD62P)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qPCR)检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系物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雷帕霉素靶蛋白/内皮型-氧化氮合酶(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2 homolog 1-adenyl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SIRT1-AMPK-mTOR/eNOS)通路相关mRNA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率、血小板聚集率、CD62P表达、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yl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mRNA,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rylation-adenyl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AMPK)和磷酸化一氧化氮合酶(phosphorylation-nitric oxide synthase,p-eNOS)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1),SIRT1、mTOR的mRNA及SIRT1和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hosphorylation-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mTOR)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病理染色显示脑组织损伤严重,细胞核固缩。与模型组比较,DY高剂量组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率、CD62P表达量、AMPK的mRNA及p-AMPK和p-eNOS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SIRT1、mTOR的mRNA及SIRT1、p-mTOR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病理染色结果显示脑组织损伤情况减轻;尼莫地平组与DY高剂量组相似。[结论]DY能够减轻CIRI引起的脑组织损伤,并起到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SIRT1-AMPK-mTOR/eNOS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关键词地黄饮子;SIRT1-AMPK-mTOR/eNOS;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调控;老龄大鼠;脑梗死率;神经功能;尼莫地平;
研究文章2022-11
王阅军,赵明明,张昱
[目的]结合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索加味黄芪赤风汤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多个药物靶点数据库,构建加味黄芪赤风汤作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并对作用靶点进行富集分析,并进一步进行实验验证。[结果]加味黄芪赤风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共包含184个疾病靶点基因,富集分析结果提示其作用靶点主要集中在细胞凋亡相关通路。系膜细胞经脂多糖诱导增殖后,使用加味黄芪赤风汤含药血清进行干预,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在中药各剂量组系膜细胞中,均可观察到细胞器减少、聚集及染色质固缩等凋亡相关的超微结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中药干预组的系膜细胞凋亡率高于其他组,并呈现剂量依赖性。而免疫印迹实验结果也显示,中药干预组中抗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ma-2,Bcl-2)的表达量显著减少(P<0.01),而促凋亡的Bcl-2相关X(Bcl-2 associated X,Bax)蛋白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加味黄芪赤风汤可通过调节细胞凋亡,控制系膜细胞的炎性增殖,从而缓解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生和发展。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加味黄芪赤风汤;慢性肾小球肾炎;细胞凋亡;系膜细胞;药物靶点;活性成分;实验验证;
论著
研究文章2022-11
汤薪玉,黄伟强,包剑锋
[目的]通过对杭州市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及Omicron变异株的对比,探讨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的中医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6月11日至2022年2月5日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西溪医院确诊的35例Delta变异株和152例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其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预后之间的差异,同时对40例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入院时舌象情况分布,35例Delta变异株以及152例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的典型舌象情况进行观察,并附医案两则。[结果]在一般资料方面,Delta变异株组感染者青中年占比更高(P<0.05),但Omicron变异株组感染者有低龄化趋势;Omicron变异株组感染者女性占比更大(P<0.05);Delta变异株组普通型占比较高,Omicron变异株组以轻型为主(P<0.05);初始起病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不发热占比更高(P<0.05)。在临床症状方面,咳嗽、咳痰、乏力、肌肉酸痛、鼻塞流涕、便溏、味嗅觉减退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咽痛咽痒、头晕头痛症状Omicron变异株组感染者更突出(P<0.05)。在实验室指标方面,Delta变异株组感染者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ALT)水平升高更明显(P<0.05)。在预后方面,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转阴时间更短,复阳人数更少。在舌象分布方面,Delta变异株感染者以淡红舌或红舌,薄黄或黄腻苔为主;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多见齿痕舌或淡红舌,薄白或薄腻苔。中西医结合治疗后,Delta变异株感染者舌苔多由黄腻苔逐渐转为薄少苔,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多由白腻苔逐渐转为薄白苔。所附医案两则,一则对于Omicron变异株无症状感染者投以新冠扶正透邪方,另一则对于Omicron变异株感染轻型患者投以新冠宣肺解毒汤,均收效甚佳。[结论]Omicron变异株肺炎感染者有低龄化趋势,隐匿性更强,以轻型为主,初期发热症状不明显,临床表现多见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咽痛咽痒、头晕头痛表现更为突出,炎症反应较轻,鼻、咽、痰、大便平均转阴天数更短,复阳人数更少,多见淡红舌、齿痕舌,白腻苔,多由风邪裹挟“疫疠之气”致病,病位以卫表为主,其次在肺,具有传播快、致病性低、病因兼杂、协同致病的特点。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Omicron变异株;中医;病机;治则治法;
研究文章2022-11
王素丽,赖正清,陈华,王庆,段玲玲
[目的]总结浙派中医儿科在传承中医经典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和法”治疗儿科疾病的临床运用特色及经验。[方法]运用史料考证、古籍研读、文献分析的方法,从“和法”的历史沿革、学术特点及临证治案三个方面,分析浙派中医儿科对“和法”的传承、创新及临床运用特色。[结果]浙派中医儿科在张仲景、张景岳等历代医家影响下,结合浙江地域气候、社会特点,以及小儿稚阴稚阳、易寒易热、传变迅速等生理病理特点,进一步发展了“和法”在儿科的应用范围,具体形成了强调分期论治,善用和解表里;重视寒热错杂,擅长调和脏腑;辨别体质强弱,注重调整阴阳三个方面的学术特色。[结论]浙派中医儿科巧用“和法”治疗小儿多种疾病,学术特色鲜明,完善了中医儿科的治法,对中医儿科临床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是浙派中医儿科学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浙派中医儿科;和法;中医传承;临床运用特色;医家思想;临证治案;
国医传承
研究文章2022-11
陈慧,汪受传
[目的]总结汪受传教授辨治儿童焦虑障碍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侍诊,收集整理并记录分析汪师治疗儿童焦虑障碍的医案,查阅相关古籍和文献资料,阐述汪师对该病病位、病机的认识,分析其诊治思路,并附验案以佐证。[结果]汪师认为,焦虑障碍病位主要在心,不离乎五脏,主要由脏腑功能失调,心神失养或受扰所致,辨证时应首辨脏腑,次辨虚实,后辨兼夹,擅用调和脏腑、宁心安神法,随证以施治。所附验案初诊以实证为主,辨为痰火内扰,心肝失主,治以豁痰清心、安神定志;后转为肺脾气虚,心神失养,以虚证为主,治以益气化痰、养心安神,最终取得满意疗效。[结论]汪师辨治儿童焦虑障碍,详辨病位,紧扣病机,重视痰火,以“调和脏腑,宁心安神”为基本治则,治效显著,其经验值得临床学习和推广。
关键词焦虑障碍;儿科;脏腑辨证;痰火;宁心安神;名老中医经验;汪受传;
浙派中医
研究文章2022-11
郭学杰,陈超,王洪海
[目的]探索《局方发挥》(以下简称《发挥》)中朱丹溪对脾胃病的认识。[方法]研读《发挥》,参考《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下简称《局方》)《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素问玄机原病式》《脾胃论》等,梳理朱丹溪对《局方》观点的评议和对诸家学术的传承,并概括朱丹溪对脾胃病的认识。[结果]朱丹溪对脾胃病的认识主要有:论辨治,脾病证候未必皆寒,故施治当明辨证候,忌率用温补;论方药,平胃散以微汗之法,治上焦之湿,不能补气,不宜常服;论疾病,泄泻与痢疾有别,二病病机热多寒少,实者宜予承气汤下之,寒者宜予姜、附辈温之;论饮食,辛甘美味,性非中和,多服贻害,损伤脾胃。[结论]朱丹溪对脾胃病的认识特色鲜明,而且颇具现实意义,是研究丹溪学术,指导脾胃病治疗的宝贵资料。
关键词局方发挥;朱丹溪;脾胃病;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辨证论治;平胃散;泄泻;痢疾;
临床研究
研究文章2022-11
张苗苗,金杰,秦润笋
[目的]总结金杰教授从郁、痰、瘀等方面论治抑郁相关性失眠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证,整理分析金师治疗抑郁相关性失眠的医案,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及辨证论治几个层面介绍其辨治抑郁相关性失眠的临床经验,并附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金师认为,该病病位在心肝,但首发于肝,情志不遂,初则气机郁结,肝失条达,气血失调,血脉不畅,日久导致痰浊、瘀血生于内而上扰,临床多见于实证,分为肝气郁滞型、痰热上扰型、痰瘀交阻型,治疗以疏肝开郁、清心化痰、活血祛瘀为原则,方选柴胡疏肝散、黄连温胆汤、癫狂梦醒汤等为基础方加味化裁。所举医案中,患者诊断为肝气郁结、痰热上扰型抑郁相关性失眠,金师治以化痰清热、解郁安神,明显改善了其抑郁状态及睡眠质量,疗效斐然。[结论]金师从郁、痰、瘀辨证论治抑郁相关性失眠,用药精准,效果显著,其经验具有较强的临床指导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抑郁相关性失眠;疏肝开郁;清心化痰;活血祛瘀;临床经验;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研究文章2022-11
李子祎,罗煊之,刘慧林
[目的]探析“络以通为用”理论,总结刺络放血从络治虚的理论基础,为刺络放血疗法的临床应用拓展思路。[方法]通过查阅古今文献及临床观察,从“络以通为用”理论出发,探讨刺络放血的作用机制及虚证的治疗,并浅析刺络放血从络治虚的理论基础。[结果]《黄帝内经》及张从正、李东垣、杨继洲、傅青主等医家的著作中均有刺络放血用于治疗虚证的记载,但对其作用机制的探讨尚不充分。叶天士在《黄帝内经》“以通为用”理论和通络法的基础上,提出“络以通为用”。从“络以通为用”的角度分析,刺络放血有“以通为补”之效,临床疾病多正虚与邪实并存,虚证可“以通为补”,从络论治。刺络放血治虚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以清为通平寒热、以消为通理气血、以和为通调阴阳三方面。[结论]刺络放血治虚的机制根本在于“通”,具体可从寒热、气血、阴阳论,络脉理论对其临床应用有重要指导作用。
关键词刺络放血;虚证;络脉理论;络以通为用;以通为补;理论探讨;
研究文章2022-11
汪婷,龚晓炜,包烨华,楚佳梅,余静,曾友华,刘小平,朱颖
[目的]观察脐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日至2021年8月31日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武林及丁桥院区针灸康复科门诊的颈源性头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脐针治疗组和常规针刺组,脐针治疗组选取巽、离、坤、乾、坎位,常规针刺组选取太阳、丝竹空透率谷、风池、外关、侠溪、颈夹脊(C1~C3),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共计10次。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头痛频率、头痛持续时间、颈部肌肉的压痛阈,探究脐针治疗对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头痛频率、头痛持续时间、颈部肌肉的压痛阈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针治疗组头痛频率、头痛持续时间、颈部肌肉压痛阈(完骨、风池)的改善均优于常规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针刺,脐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头痛频率、头痛持续时间以及颈部肌肉的压痛阈。
关键词颈源性头痛;脐针;针刺疗法;神阙;压痛阈;临床疗效;
硕博之窗
研究文章2022-11
黄明明,李杰,彭桂英,于子洋,孟子霞
[目的]基于中医伏邪理论探讨肺结节的辨治思路。[方法]从伏邪的角度出发,结合古籍文献及现有文献资料,考究伏邪致病的源流,探析伏邪致病与肺结节恶性转化过程的相关性,并对肺结节的治法及用药进行概括总结。[结果]伏邪因虚而生,具有隐匿潜伏,逾期而发的致病特点,肺结节多因正虚邪伏而发病,正气亏虚,脏腑失衡是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痰瘀热毒积聚,伏于肺络,是肺结节恶性转化的病理基础。治疗上以扶正祛邪为主,把握核心病机,兼以顾护脾胃,予补肺健脾、化痰消瘀、清热解毒、散结通络等药物对肺结节进行早期干预,截断病势,扭转病情,以达到“既病防变”的目的,防止病情恶化。[结论]从中医伏邪的角度探讨肺结节的辨治思路,能更全面地认识肺结节发病的本质,拓宽临床诊疗思路,有效地指导肺结节的预防与治疗。
关键词肺结节;伏邪;肺络;痰;瘀;热;毒;肺癌;